在社區的愛中描繪共同成長的願景

社區心理諮商所所長 楊顗帆

2019年,在社會大德眾志支持下,慈光社區心理諮商所的營運走到完整的第二年。
戮力之下,始見基金會營運社區諮商所的初衷,逐漸醞釀發展的雛形。
千里之行始於足下,想要回饋專業予安置服務、家庭及社會的初衷,得從以下三個方向淺嚐這發展的雛形:

一、專業扶持合作共同體
連著兩年,本所申請公益彩券回饋金計畫,切合多年經營深耕於兒少安置服務的經驗,規劃一系列的工作人員在職專業訓練,開放全國兒少安置機構的實務夥伴參與。來自全國20多所不同兒少安置機構的夥伴,兩年將近521人次參與合計27天的課程。夥伴們反映這些課程很能貼近實務的需要,例如可以學習多元媒材的運用來帶領更為豐富的團體、能貼近生活層面討論兒童少年對於性的探索及好奇、能運用生活教育以培養孩子們的理財知能、能在支持團體中分享工作甘苦並相互支援等。
夥伴們常說,有時值班後隔天就趕來上課,身體雖然疲累,但想到課堂討論能回應和孩子生活中遇到的挑戰、能得到夥伴們共同理解的回應和支持,就覺得值得了。

二、社區身心療育共同體
身為在地社區的一份子,本所從在地社區的學區開始:成功國小、育英國中,進行兒童青少年的團體合作、家長講座和諮詢合作;進到和臺中市家庭教育中心合作家長支持性團體、親職教育講座;以及本所嘗試自辦親職講座,和社區民眾做厝邊好朋友。此外,越來越多的社區民眾,主動電話來本所做諮詢討論,或是尋求個別諮商、伴侶及家庭諮商。尤其特別感謝台中蓮社,補助一筆經費作為社區弱勢服務的諮商補助所用。在我們的想像中,社區是一個成長療育的有機體,每一個和社區單位、民眾的接觸,就是在拓展社區身心健康的網絡,讓本所和社區在相會中激盪療育。

三、資源合作共學共同體
本所承辦臺中市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中心「兒少保護親職教育方案」,績效良好。接連兩年執行率超過九成,並於民國108年10月參與衛生福利部辦理方案研討
會議,應邀進行專業服務經驗分享。此外,更嘗試和社區不同機構單位做好朋友,合作提供多元服務:社區長照機構諮商外展服務、國軍中部地區心理諮商服務、彰化縣強制性親職教育團體、彰化縣地方法院家長團體、彰化基督教青年會社區家長團體(二水教會)、兒少安置機構團體等。
珍惜每次合作的接觸,我們不僅作為提供服務的助人者,同時也是和合作單位共同
創造及學習的參與者,以及從這些合作中有所成長的學習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