溫馨,來自衷心的感謝

文/研發暨社會資源組組長 廖振杉

把期待放在一起,就成就了這個故事

「老師,我和小臻、小安、小婷有討論了,我們想辦一場祕密的活動…」
原來是孩子們自發性的討論著,希望能夠在溫馨的母親節舉辦一場感恩和祝福的活
動。
「因為,平常都是老師們帶我們做活動,這次換我們要給老師們驚喜!」孩子開心的說著。
於是,從兒少之家幾位國小的孩子開始,主動邀請少年家園的哥哥、姐姐們一起參與並號召全部的孩子們共同協助。

天馬行空的想像力,延伸無限的創意

「老師,你可不可以幫忙邀請蕭敬騰來表演?」孩子天馬行空的與老師討論著。「我覺得我們可以做…」
「不要啦,我們上次美學課程有學過,可以製作雪Q餅啊!」
於是,孩子們從贈送的禮物、卡片到活動當天的表演,你一言、我一句的,把天馬行空的想法,一個一個具體的寫下來,並運用美學課程所學,不斷地創造新點子。從卡片到手工餅乾製作,每一份都是獨一無二的禮物。

用心的準備,完美的呈現

母親節活動前一天,由孩子們自行佈置場地、架設投影機、製作座位桌牌。
「平常看老師們辦活動都會這麼安排…」
原來孩子們在師長的陪伴下,耳濡目染,轉化成學習辦理活動的方法與做事態度。
活動當天,只見國小的孩子在舞台上,擔任主持人、表演者,操作著不甚熟悉的表演內容,但卻堅持表演到最完美,獲得全場的掌聲。
「您們就像媽媽一樣,照顧我們、忍受我們的壞脾氣、願意聽我們說話,謝謝您們!」
孩子在影片裡寫下這樣的文字。最後,每一位孩子拿著蠟燭、卡片及手工餅乾,深深地向老師鞠躬,並邀請老師許下願望,吹熄蠟燭,完成這溫馨又感人的活動。

教育像風,用身教和生命實踐

「教育就像風一樣,有時候雖然看不到,但是卻能夠造成極大的影響力」左鎮國中蔡宜興校長,與同仁們勉勵著。

這天,家裡的社工、心理師、行政人員,前往台南左鎮國中進行觀摩與交流。全校只有三個班級、58位學生,校園不大,但處處可以看見學校得用心,空氣裡瀰漫著自主學習的氣息,孩子自發的進行科技教育、戶外教育學習。

「慢,但是會到。」一位國中的孩子登上合歡山山頂後,教會蔡校長的一件事情,也給了慈馨夥伴深深的省思。陪伴孩子的過程中,是不是保持著那份初衷,和願意相信的心。生命有他成長的步調,需要反覆學習的過程,即使慢,但一定能夠到達!

願我們都能像風一樣,無形之中用生命影響生命。

兒童節快樂!平安!!!

兒童節前夕,兒少權法修正三讀通過!提升兒少保護的安全網絡,我們持續努力💪💪💪

在安置機構裡的孩子,遭遇到的生命經驗,遠超過人們所理解的;而孩子們生命的韌性,也常常讓工作人員敬佩與感動!

還有許多孩子在不同的逆境裡,為自己的生命努力!讓每一個兒少,安全、健康的成長,是人民共同的責任!

保障並維護兒少的安全,你我一起來❤️❤️❤️

👩‍👦想家的行李箱男孩

那天,一個孩子拖著行李箱著來找社工。
「爸比,行李箱的輪子好像壞了,你可以幫我上網看看修輪子要多少錢嗎?」
「爸比,拉桿也壞了,你陪我去賣行李箱的店修理好嗎?」
孩子焦躁不安,一昧想要趕快修好行李廂。
社工問:「你這麼急著想要修理,最近要用到行李箱嗎?」
孩子說:「恩,媽媽說清明節要接我回去拜拜。」
「回家跟媽媽在一起一定很開心吧!」
「對阿!媽媽有帶我出去玩,給我好多糖果跟餅乾喔!」
「你一定很想念媽媽,希望可以跟媽媽一起生活。」
孩子眼眶泛淚,依偎在社工身邊。

原來,孩子過年返家剛回來,
行李箱裝載著與母親相聚的快樂回憶與思念,
孩子只好努力抓住自己可以掌握的東西行李箱,
來安撫內心的無能為力。

過年,有些孩子可以返家,有些孩子無家可歸,然而,有機會返家的孩子看似幸福,卻是再一次經歷與親人分離的煎熬。


愛有很多種,謝謝農曆春節這段期間來到慈馨家的朋友們,您們的愛是穩定孩子的重要力量,也福大家0214情人節快樂喔!

🏠回家過年,是奢侈?!

下班前,一個孩子叫住了社工。
「爸比,你不會懼怕嗎?」滿腦子問號,想著這小蘿蔔頭是在說什麼。原來,是稍早社工和孩子分享了最近家裡社區的火警警報。
「這樣很危險啊,爸比你不會懼怕嗎?要不要趕快搬家啊!」原來,孩子用他的方式表達他對社工的關心。

社工和孩子一起坐在門口的階梯上,說到「家」的安全與想念。
「我過年,不知道能不能回去媽媽家,或是至少可以會面一下。」孩子偎在社工身上說著。
「你一定很期待回家,心裡很難過吧。」社工問孩子。
「嗯啊⋯」孩子抱的更緊了。
「那你覺得,我們可以怎麼陪伴你的難過?」
孩子聳聳肩,繼續說著:「不知道,真的很難過。」
「如果,過年期間可以去慈馨的老師家裡過年呢?難過會不會少一點?」
孩子沒有回答,只舉起右手比了一個爆炸的手勢。

社工好奇的詢問,孩子說這叫做「消失」。有機會去老師家裡過年,難過就消失了。

也許,真正讓孩子開心的,不是能去老師家過年,而是能夠被陪伴、被好好照顧,那顆失落受傷的心。

🏠家,提供了「安全」與「歸宿」,那些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,卻是慈馨孩子最奢侈的新年願望。

沒有血緣,但像家人一樣

沒有血緣,但像家人一樣的關係。

這裡是孩子們生命中的第二個家,陪伴遭遇家暴或家庭失功能的孩子。

每一個孩子,都帶著不同的生命故事在這裡學習成長,
透過慈馨的陪伴與社會大眾的愛心,溫養孩子生命的能量。

讓我們一起來聽聽,孩子們的故事,
心理面最真實的「慈馨家」,一同見證生命的韌性與成長。

 

🎡慈馨家的生活日常

「爸比,我可以進來一下嗎?」
晚上,一個孩子提著一包零食,咚咚咚的跑進辦公室。
原來,剛剛和媽媽會面回來。孩子抱了抱社工說:「卡住了。」
「是什麼卡住了?是心情嗎?在想媽媽嗎?」社工問孩子。
孩子只是紅著眼眶,點點頭,不發一語。
社工默默地抱著孩子,沒有太多的對話。

一段時間過去,孩子開始分享會面的經過,數著媽媽為他準備的糖果。
孩子說,前些時候,媽媽車禍受傷。
和社工要了張紙,把車禍的經過,畫了下來。
陪伴孩子的擔心、難過、害怕、想念、失落⋯。
最後,孩子念出了名字,請我幫忙寫下。
原來,這是媽媽的名字,是孩子努力記得的三個字。
就這樣,社工與孩子一起完成一張,
看不懂但卻有豐富故事和情感在裡頭的圖畫。

許多時候,不是我們無法理解孩子,而是大人沒有聽懂孩子說的話;更多時候,不是我們沒有聽懂孩子的話,而是大人習慣用自己的框架來詮釋。

出去晃了一圈,孩子咚咚咚的又跑進來「爸比,晚安。」抱了抱孩子,小傢伙又開心的上樓了。

✨慈馨爸媽經第八部曲-勇於冒險、嘗試改變的君媽「陳君菱」資深保育員(年資5年5個月)

君媽的「曙光家」中住著六個小太陽,這些年家中歷經了分離與轉換,今年,君媽踏上不一樣的旅程,晉升為資深保育員,帶著勇氣接受生命的挑戰。她分享《覺醒父母》中的一句話:「當你養育孩子的時候,瞭解自己不是在養育一個『迷你版的我』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,你所養育的,是一個帶著自我標誌、擁有獨特心跳節奏的心靈。」因此,君媽決定讓自己重新歸零,尊重每個個體,陪伴孩子長大。

看見創傷的同時,癒合過程已經開始。曾經君媽的家人被帶離原生家庭進入安置體系,在慈馨家陪伴孩子的歷程中,她逐漸看見自己內在受傷的小孩,開始學會接納與原諒,更學會了勇敢。因此,面對新的角色,即使覺得擔心、害怕,她仍然選擇「承擔」,而背後的夥伴更是穩定她最大的力量,就如同她給孩子們的承諾:無論多麼艱難的時刻,我都會與你同在。

資深爸媽筆記:學習接納原來的自己,也接納孩子與你不一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