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忘初心

文 / 課輔志工 傅秋文老師

二十多年前,隨著全球化,國際間的往來更便利且頻繁,能擁有好的英語語言能力,象徵著能有好的前途,學好英文變成了一件重要的事。當時,坊間開始有了一家家的英文補習班,從小學高年級,到國中、高中學生,許多父母在經濟能力許可下將孩子送去補習班,讓孩子們有機會能加強英文語言能力,如同當時耳熟能詳的廣告詞:「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!」

在雙親相繼離開之後,我開始有更多的時間可以安排自己的生活。當時,只有一個單純的念頭:也許有些孩子沒有好的背景來支持他們學好英語,但,他們也應該有機會把英文學好,而我在大學裡讀的是外文系,英語對我來說最駕輕就熟。

記得小時候,我的外公外婆就與慈光圖書館、台中蓮社都有很深的因緣,只因那時我太年輕,不懂得要追隨著老人家。印象中,有跟著外公外婆去念佛一兩次,後來外婆曾有幾次要我開車載她去台中蓮社,而我都是送她到路口就離開。對慈光育幼院的印象,是我的小阿姨曾有一次要我開車載她去見那時候的副院長,雖然在小客廳裡的談話早已記不起來,但當我想要去幫助育幼院的孩子們學英文時,腦海裡浮現的就是「慈光育幼院」。

當時,我拿起電話撥了慈光育幼院的號碼(那時候沒有像現在有「網路」,只能在一本厚厚的黃色電話簿裡查電話號碼或打電話104查詢),至今我仍記憶猶新,電話那頭是詹主任的聲音,我毛遂自薦地說我可以過去幫孩子們課輔英文。

詹主任說:「在這裡,孩子們課業輔導是其次的,更重要的是陪伴。」
我說:「如果有孩子喜歡或想要學好英文,我可以提供幫助。」

過了幾天,一位老師撥了電話給我,說有一個國三的女孩子需要課輔,我心中難掩興奮,太好了!我有學生了。至今,我只記得她的名字叫妮妮。在妮妮之後,我又帶了幾個孩子,有男孩、有女孩、年齡不一,記憶裡,在瑞光街的慈光育幼院,那些稚氣的臉龐,有時候說著純真可愛的話語,即使想不起孩子們的名字,但滿滿快樂的回憶仍在。隔了這麼多年,不知道那些孩子們還記得我嗎?如果有機會大家碰面了,我能認得他們嗎?

「教學相長」是這些年來在教學、課輔英文中的體悟,我在幫助孩子們學好英語時,其實他們也給了我更多的經驗與學習。的確,在教學課輔的過程中,孩子們的反應有時讓我心裡有疑惑、有糾結,語言的學習本來就是一條漫長的路,不求一時之功,只在意能在過程裡一點一滴地累積、充實。我常常回想當初服務的初心,希望用愛心與耐心給予孩子們學習上的幫助與引導,期待我輕鬆的給予,孩子們也能快樂的學習。

教育不能等

蔡○涵

安置機構的孩子,於就學歷程中,往往處於弱勢,並伴隨學習落後與資源不足之現象。因此,若有課輔志工能給予一對一的陪伴(讀),協助孩子激發學習興趣,提升學習動力,甚至帶領孩子一起面對「課業學習」的困難。

或許,「從教育扎根、翻轉教育」,便能啟動……˙我們竭誠歡迎有意願、有教學經驗的夥伴,可以加入本會課輔志工的行列,陪伴兒童/少年課業學習。

相關志工資訊,可至本會網站-志工園地查詢,
或來電(04)22133300分機103劉社工

倘若愛,是一種行動與付出,清水阿嬤的善行足以印證這句話

「最近囝仔無欠啥米謀?」電話那頭,傳來溫暖又熟悉的聲音,原來是清水阿嬤。

阿嬤從不告訴我們她的姓名和地址,只知道她住在高美,每個月都會打電話來詢問孩子的需求,採買完後,再提著物資,遠從清水搭乘2、3個小時的車前來,從慈光到慈馨,二十多年來從未間斷過。這樣長期的陪伴與支持,即使阿嬤近期因身體不適無法每月前來,心仍掛念著孩子們,這天,清水阿嬤特別請女兒帶她前來慈馨家,看看孩子們有什麼需要。

清水阿嬤每次來話不多,喝杯茶就會匆匆離去,但在她的笑容裡,總是能感受到滿滿的慈祥和溫暖。「清水阿嬤,祝您早日康復」、「阿嬤您要好好休息喔」、「阿嬤快快好起來」,聽到阿嬤近日身體不適,慈馨家的老師與孩子們一起寫了卡片,並念佛為清水阿嬤回向祈福,祝福她早日康復、平安健康,等待阿嬤康復後,一定要再回來看看大家喔!

下午茶時間到~與您分享用心的好味道🥢🥣

小恐龍點心屋的腕龍爸爸,用自家栽種的九層塔,搭配香甜多汁的甜玉米,以及低熱量高蛋白的杏鮑菇,炒香後包進薄透酥脆的餡餅皮中,幻化出美味的塔香玉米餡餅(素食),一口咬下,汁多味美。

即日起至109年12月31日止,訂購10個餡餅,腕龍爸爸就會額外捐一個餡餅給慈馨的孩子,邀請您一起品嘗用心又有愛的好味道喔!💚訂購專線:0913-261985

愛,串起彼此美好的緣分👉👈

「您是邵慈嗎?」「您是傅老師嗎?哇!老師好久不見。」

志工會議這天,曾為師生的兩個人,十多年後偶然在慈馨相遇,陪伴孩子課輔。志工夥伴對慈馨家來說,是重要的家人,對孩子來說,更是陪伴學習成長的良師益友,這學期的志工會議,透過「世界咖啡館」的設計,讓志工們彼此對話交流,創造了許多意想不到的驚喜。

❤️「我是行政志工,在值班接待的過程中讓我感受到世界的美好,原來社會上有許多人願意付出、行善。」
❤️「陪伴孩子的過程,我重新面對了自己過去的傷痛經驗,也讓我重新思考如何教養自己的孩子。」
❤️「我自己的孩子是視障,陪伴慈馨的孩子時,讓我重新學習如何看待孩子的優勢,而不是一直聚焦在孩子的障礙。」

志工夥伴分享著。因為愛,串起了彼此美好的緣份,也因為愛,讓每一段對話、交流,都是如此珍貴而有力量。

我在兒少安置機構的日子

文 / 心理師 莊柏宣 、圖 / 志工 余芝磊

某天下午,接到學校打來的電話,表示孩子午休後已幾次到保健室表示頭暈頭痛,因此希望家長能夠接回、讓孩子回家休息。

在學務處見到他的那一刻,他表情有些驚訝,隨後便對我挑了挑眉。「我原本以為會是機構的總務老師來接我,沒想到是你。」由學務處走出校外的路程中,他說。在機車上隨意和他聊聊,他提到因為沒帶餐盒所以沒吃午餐,而且昨天很晚睡,我一邊回應,一邊在心裡記下他可能頭暈頭痛的原因。

幫他泡了碗自己以前早餐很常吃的阿華田麥片,他嘴裡一邊津津有味地吃著,嘴上一邊嫌棄燕麥一坨坨黏在一起好噁心。「真的死鴨子嘴硬誒~」我心裡邊想邊覺得好笑。「怎麼樣,還不錯吧!我精心特製的料理。」看他吃完後我問道,心想看看他會怎麼回應。「嗯…是還不錯啦!」沒想到平時傲嬌的他那麼快就鬆口。

晚自習時間,他病懨懨地走來教保辦公室,表示自己頭暈頭痛想看醫生。和小家老師討論了一下他的狀態和交接相關訊息後,便帶他出門就診、「順便晃晃」(其實是為了帶他出門散散心、聊聊天)。 上了機車,原先病懨懨的他便變得生龍活虎,看來果然是心病啊~看診結束在回機構的路上,他頭靠在我肩上聊著天,雙手感覺想抱住我,卻又礙於面子而呈現各種不自然的肢體接觸和抱法。回程路上順道買了兩杯飲料,在機構附近的公園裡散步,再盪盪鞦韆、緩一緩,接下來就是「在生活中諮商」的實務應用了。

一剛開始,他對自己前幾天何以凌晨三點還沒睡三緘其口(還是想保持好的形象啊),後來才表示自己是因為寫罰寫才那麼晚還沒睡。聊聊後,發現他的頭暈頭痛似乎都與罰寫和班導有關:頭痛與頭暈的那天下午剛好有班導的課、晚自習頭暈頭痛發作時剛好正在寫罰寫…。罰寫是班導規定考試未達標準的學生,需要罰寫圈選起來的題目,考試分數越低則罰寫的次數越多,而他要罰寫的次數高得嚇人。

「沒辦法,我就是笨,這就是應得的。」雖然他想講得爽朗,但仍感覺得出他的無奈與無力。「我知道你很認真努力地準備,我也看到即使罰寫讓你很煩、很有壓力,你還是熬夜到三點想盡力把它趕完,這是我很佩服你的地方。」我一手搭著他的肩走過公園燈光映照的樹影,一邊和他說。

「嗯……那你今天可以陪我寫罰寫嗎?」他沈默了幾秒後問我。「我可以再給你幾包阿華田一起陪你,你晚上餓的時候可以泡來喝。」我說。

頓時間,突然覺得眼前的他像是一般家庭的孩子,而我則是家裡的哥哥,在陪伴自己的弟弟。在安置機構的團體生活,儘管各方面的條件比孩子的原生家庭好上許多,但相較於一般家庭的孩子,仍然承受了好多好多的辛苦,以及依附與情感關係的限制。

和我單獨相處的他,以及在機構中和我互動的他,像是有著不全然相同個性的雙生子。個性的不全然相同,我想是來自於機構的團體規範生活與團體動力,在這些因素的促發之下,長出另一個為適應如此環境的自己。

23:30,看著播放音樂、寫了五題罰寫便睡著的他,我輕輕搖晃他的肩膀、捏捏他肩膀與脖子的筋絡,嗯…叫不醒。重複了幾次動作之後,他睡眼惺忪地抬起頭,我叮囑他那麼累了就回小家好好睡一覺吧!他朦朧地收拾起自己的書包,慢慢起身,我和他緩步一起走回他的小家,互道晚安。

這是我在兒少安置機構,作為心理師、同時也作為真實的我的一種陪伴。《馨的聲音》

離開那住了15年的「家」,然後呢?

「那住了15年的育幼院,是我的家嗎?倘若是家,為甚麼會有離開的問題?」跨越困難系列講座第三十四場,邀請到和孩子有著相似生命經驗的和順哥哥來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。

「我不知道怎麼去恨我的父母親,在我記憶當中,他們不曾出現在我的生命裡,甚至不知道他們長甚麼樣子。」和順哥哥從小因為被不當對待,生命中有三分之二的時間都住在育幼院,直到去年七月離開了那個「家」,必須開始自己扛起生活重擔。

「和順哥哥,你在學校會被欺負嗎?」孩子問。和順哥哥分享:「小學時曾因為育幼院的身分被同學排擠、欺負,也不知道該怎麼跟別人解釋,但,我做了不一樣的選擇,就是坦然接受過去的自己,期待我從一位受助者轉化成為一位手心向下的人,即便自立生活有很多辛苦的地方,但我發願想幫助與自己相似背景的孩子們。」

隔日清晨,慈馨家的孩子們準備上學,看見和順哥哥便大喊著「和順老師」、「和順哥」,孩子們的眼神、態度有了些許的轉變,彷彿昨晚的分享,孩子們跟和順哥哥有了「心」的連結,相信這樣的連結已在孩子心中埋下了種子,慢慢發芽。

生命陪伴生命的學習歷程Part3~實習心得

撰稿:暨南大學諮商心理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丁舒芸

在慈馨的暑期實習,讓我更了解及認識實務工作的樣貌,也帶給我自身成長,像是系統合作方面,在學校學的都是諮商方面的知識及技巧,到機構後,看到社工及諮商的互相配合及合作,認識到社工及諮商如何去做配合才能給個案帶來更好的效益及幫助,也了解光靠一方有時候是無法處理或協助個案所遇到的困難的。
在實習期間,透過方案與孩子們的相處、接觸即日至的撰寫,很多時候都對自身有些覺察,再加上同儕間的討論與團體督導,更加深對自我的了解,也促進了自身的經驗整理,並更了解自己的情緒背後的意義。
而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,經驗到了反移情的狀況,也因為親身體驗到這樣的狀況,讓我更了解移情與反移情的意思,而不是僅限於課本的定義而已。

生命陪伴生命的學習歷程Part2~實習心得

撰稿:慈光心理諮商所心理系實習生廖靖

在慈馨服務的短短兩個月中,各式各樣的團體、活動及方案填滿了我的實習,每天都和孩子們「攪和」在一起,真實的參與他們的生活。
「老師,我要跟你坐在一起。」
「老師,今天下午的會議要做些什麼?」

每到午餐時間,都能被他們的活潑熱情所包圍,與孩子們關係的建立與修復是我在慈馨非常深刻且寶貴的學習,是孩子們帶給我如此真實與真誠的經驗。除此之外,每一次跟夥伴們的討論、團督也都是我非常重要的學習,而我也對自己有了更多的認識,會練習停下來反思:「咦?為什麼我會有這樣的感覺?」「我這麼做的目的可能是什麼?」最後,在這裡我也學到必須要關照的自己的需求,只有照顧好自己才能有更多的能量去幫助別人。在這兩個月中,不僅僅是我在陪伴孩子,同時孩子們也在幫助我,也很感謝各位夥伴跟老師的協助,陪伴我一同成長學習,能在慈馨實習真的讓我獲益匪淺!

生命陪伴生命的學習歷程Part1~實習生成果發表會

「雖然在學校學習很多有關社工的專業知識,但碰到狀況的瞬間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辦,腦筋一片空白…」
「這裡讓我學到『每個人都有犯錯的機會』,一直以來我都不允許自己犯錯,什麼事都要做到最好,不然就會很自責…」
「謝謝與孩子的衝突經驗,讓我練習如何澄清、修復關係。」
「實習就像賽跑,我就像選手拼命往前衝,而督導永遠會在某個位子看著我、引導我。」

今年暑假,共有11位實習生來到慈馨家實習,實習發表會中,實習生們分享著這一個半月來的實習心得與收穫。在慈馨家,實習生學習如何將社工專業落實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,因為是生活,所以真實,因為真實,所以每天有著無法預期的變化,因為變化無常,所以需要透過不斷地自我覺察、反思,並關照自己的狀態,才有能量好好陪伴孩子。
謝謝每一位實習生的用心與願意,為孩子創造了豐富的生命體驗,也期待您們在慈馨家的學習經驗,可以成為陪伴您們一輩子的禮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