📣雙12 雙倍感恩

📣號外號外!今天一早, #財團法人台新銀行公益慈善基金會 就捎來一個好消息,因增額錄取,慈馨可以獲得25萬元的善款補助!

記得12/3票選結果公佈那天,孩子們聽到消息感到有些失落,一位孩子問:老師,是不是明年我們就不能去夏之旅了?
也有孩子安慰說:沒關係,明年我們再努力一點。

在促票的過程中,慈馨家全體大小動員,即使到最後一天,孩子們還是不放棄,拿宣傳單張到學校邀請老師同學幫忙。

感恩投票給慈馨的每一個您,在這次活動,讓孩子們實際經驗到,只要堅持不放棄,就有機會得到美好的成果。

更多「夏之旅方案」詳情請參考:https://reurl.cc/zbr06

從「心」出發,翻轉教育的黃淑娟老師

初夏午後,來到育英國中,淑娟老師淡妝微笑地迎接著我們。

從「心」開始,建立關係
在教育現場,淑娟老師用心地開啟與學生的每一段關係,她說每個學生的成長背景不同,所以需要用個別化的教育,也就是「站在學生的角度回應他的需要,協助他成長」。老師堅信「愛,真的可以改變一個人。」透過用心陪伴,讓學生感受到被愛護,其生命就可能發生改變。只是,剛開始都充滿挑戰;「有些學生願意接受教導並調整改進;有些則帶著懷疑,測試老師是不是真的關心我;有些則不領情,還會故意唱反調。而那些不願意接受的學生,其實是因為從小的負向經驗。」

行為的背後,都藏著一個「需要」的故事
淑娟老師分享教學過程,數度流淚,因她懂得學生每一個壞的背後,其實都有一顆渴望被愛與貼近的心。
老師曾經帶過一個瘦小卻常和同學吵架的甲生,她用了許多方法,甲生的問題行為仍反覆發生。有次甲生再度犯錯,老師大發雷霆;但事後老師自責不已,還生病一星期。「如果在教育的現場,學生的行為一直沒有改變,那一定是我還沒有找到適合的方式來陪伴他。」老師紅著眼眶說著。因為在校狀況太多,最後家長決定要將甲生轉學。淑娟老師心想「轉換一個環境對甲生是幫忙嗎?如果甲生就是一項課題,那麼一定有我可以學習的地方。」於是,老師努力的與家長溝通,讓甲生繼續留在學校,並悄悄地連結一位「神秘阿姨」,在生活中給予甲生陪伴與關懷。
畢業前夕,老師觀察到,甲生常常穿著一件迷彩外套,心想「這外套應該很有意義。」於是買一件迷彩外套送他當畢業禮物,並親自幫他穿上;甲生開口說:「老師,你可以抱抱我嗎?」這是第一次,甲生主動擁抱老師,並且感動地哭了。原來甲生的母親很早就不在身邊,他所有負向行為的背後,其實是用來掩飾內心對母愛的渴望。

牌沒有好壞,只有願不願意用心打牌
淑娟老師回憶帶班的歷程,形容自己像個後媽,因為好幾次都是從二年級開始帶,「帶班級就像拿一副牌,每次的牌組都有不一樣的挑戰。」最為難的是要重新形塑班級風氣!「曾經帶過全班同學都非常冷漠的班級,他們的家境都不錯,卻不懂得關懷別人和感恩。連說一聲謝謝都不會,把每一個無條件的幫助,都視為理所當然。」
「是課業成績重要?還是品格和品性重要?」淑娟老師思索了許久,默默地作了一個決定,那就是要教出有品格的學生。因為只有好的品格,學生才會懂得感恩、知道孝順、願意回饋並關懷社會。
為了讓這班學生學會「謝謝、感動、感恩」這三個態度,老師透過聯絡簿,讓同學寫下對彼此的欣賞與感謝,接著再由當事人給予回饋。經過一年的時間,漸漸地孩子們學會欣賞與感謝,也懂得表達情感。淑娟老師說:「有的時候,大人沒教,孩子也不會。所以大人如何教育、如何示範的身教,是重要的。」

教育,沒有捷徑,每個生命的成長,都需要經過時間的耕耘
教育要教的是孩子的心,而不是行為。淑娟老師說:「處理事情一定比陪伴孩子容易;用權威或打罵的方式嚇阻孩子,最快;但就像皮球一樣,我們用力的打下去,會反彈多高,我們不知道。」
所以淑娟老師用「愛心」來關懷、用「智慧」來教育、用「身教」來堅持;這樣做,不見得能馬上看到效果,甚至常常需要改變策略。但唯有這樣,生命才有成長的可能。
讓淑娟老師在教育現場堅持32年,是因為陪伴過的學生,都能慢慢的改變與成長;而自己的孩子也給她上了一課。老師說,從前的她很嚴格,覺得自己做的都是為了孩子好,而忽略傾聽、了解孩子的需求,後來孩子變得越來越反抗。這才知道,原來家長認為的「為你好」,有時是給予孩子的壓力。於是淑娟老師開始調整心態,「老師也要懂得道歉,這是最好的身教。」因此,她認真地和自己的孩子道歉,開始學會傾聽,透過自己的轉變,和孩子的關係也開始有了不一樣的變化。他們改變了老師的教育觀點和方式。

用心幫助,就有改造他人生的機會
慈馨家有兩位孩子曾被淑娟老師教過,老師總是在聯絡簿上和孩子有滿滿的對話,有教導、有關懷、也有支持。
對於慈馨,老師有滿滿地欣賞與感動,因為「慈馨的孩子像一面風箏,而慈馨的老師就是那風,默默地提供一股力量讓孩子得以逐漸成長、翱翔天際。」
感佩淑娟老師對學生以及慈馨孩子的用心陪伴,用愛累積孩子生命的能量,進而翻轉孩子的命運。

與猴猴的異想旅程

實習諮商心理師 林達倫

與猴猴相約的諮商旅程開始之時,對於她的印象是位文靜且愛笑的女孩,感覺與人相處融洽,也有活潑的一面,喜歡跟同儕打打鬧鬧。對於剛步入國中的猴猴,在這諮商旅程的第一站,就是和我分享與討論新生活的適應。旅程中,出現了猴猴的其他夥伴,有時看到熊娃娃、狗娃娃、猴子娃娃或青蛙,一起陪伴猴猴、為害羞的猴猴發言。當猴猴覺得不知如何表達時,這些夥伴就是最佳代言人;有這些夥伴的參與,讓我更能了解猴猴的想法和感受。

猴猴努力適應國中生活,認真課業的學習,希望成績表現能達到自己的期待。雖然有時表面上表現得不是那麼在乎,想要一笑置之後接著轉換話題;可是卻讓人好在意,猴猴想要給人看到自己的好,而且是能夠越來越好,能夠達到自己的目標。

對自己的表現並不滿意,但也不知如何說出自己的失落,就會趕緊把失落的感覺藏起來,於是就停止了話題的延續或回應。

我看著猴猴想得到別人的鼓勵和支持,可是不知道該怎麼和別人連結才好。

在猴猴的世界裡,很多時候是自己一個人在獨自努力著,想要讓自己的能力越來越好、想要讓別人看見自己的好表現。猴猴是位不擅言詞的女孩,在和她聊天的時候,我需要很多細心的觀察,去更多了解她的心思。有時,即使有好多娃娃夥伴的最佳發言人,我還是不怎麼容易了解,她那簡單的話語下的心情感受。直到我們的關係變得熟悉、熱絡,猴猴也有了更多的開放和自在。我發現她不一樣了,猴猴練習成為自己的最佳發言人,娃娃夥伴則是成為陪伴和鼓勵,她會試著分享自己的生活,談談學校的活動、交朋友的渴望、功課的煩惱等。

我發現,猴猴有著自己的步調,雖然看起來慢慢的,有時也會讓我感覺焦急。然而,猴猴在這屬於自己的節奏中,試著學習發揮自己的努力和優勢、學習和別人建立好的關係,和同學可以玩在一起、學習說出自己的聲音,讓我和其他人能和她更靠近。

於是,我看見猴猴開始建立自己的關係連結,會主動關心朋友、和朋友玩在一起,並學習和以往不同的分享方式、也學習表達自己,讓朋友和自己更多靠近。我覺得最寶貴的,就是看見猴猴不像以往那樣只看到結果,像是有沒有交到好朋友、功課有沒有進步;我發現,猴猴在感受到結果不如預期的同時,也開始會試著去看見自己在過程中的用心、努力,然後學著給自己肯定。在與猴猴的異想旅程中,我們一起走過好多風景,和不同的故事相遇。我覺得最重要的是,看見猴猴在旅程中遇到困難的不氣餒、不放棄。然後,我想向猴猴說:妳比妳所想的還要棒喔!

迎接慈光社區心理諮商所的一週年

慈光心理諮商所所長 楊顗帆

106年06月19日,慈光社區心理諮商所完成立案;同年07月28日,正式開幕。時光荏苒,一年的光陰就在開創的腳步中走過。當我們在忙著前進的過程中,眼前就是直盯著目標,好容易就會忘掉了是怎麼走過來的,然而這過程其實是重要的生命淬煉和累積。因此,停下來看看第一年走來的足跡,心裡充滿著對諮商所未來願景的期盼。

諮商所從去年開始和台中市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中心合作,針對進到兒少保護系統中的家長提供親職教育。對諮商所來說,這是一個陪伴在教養孩子遇到困難的家庭的機會;我們相信人的生命就是會有起起伏伏,更何況是陪伴孩子長大的路上,自然也會遇到許多的挑戰、也會有不知所措的時刻,還有彼此都受傷、衝突的過程。

因此,諮商所就是一個可以讓家長感受到被好好陪伴、被好好傾聽和陪著討論困難、好好看見這過程中的不容易和潛力的地方。去年一整年,諮商所於親職教育方案服務了將近480人次的家長;今年到四月底為止,更是服務了將近300人次的家長。近距離陪伴這些家長,更可以體會做家長的不容易和挑戰。曾有一個爸爸說:「老師,我覺得來上你們的課比較累,因為你們會問很多問題,我就要想著家裡的狀況,然後再一起討論可以怎麼辦,所以我都只挑星期天來上課,這樣才不會下班隔天接著上課就好累。然後,以前我都是直接扁小孩,現在就知道其實這樣的效果很差,扁完一頓,孩子還是不會啊;可是我以前也想不到可以怎麼辦了,我也很無奈。現在有人可以聽我說、可以討論,真的很好。」

諮商所在開展社區工作的歷程,開始和學區的學校有更多交流。上半年,諮商所和學區的成功國小合辦了教師的特教研習,連同校長來了59位各處室和班級的老師,我們一起討論如何陪伴情緒困難的孩子;尤其在面對情緒高張力的孩子,我們可以怎麼穩定自己、可以如何在學校或其他的專業系統中互相幫忙和合作。除此之外,更要感謝成功國小開放合作的機會,讓諮商所可以帶著心理諮商研究所的實習生,進到學校帶領人際關係的成長團體,能陪伴學校的孩子們成長。諮商所期待這樣的合作,可以在社區一點一滴地展開,隨著合作的創造,而能細水長流。

諮商所也嘗試投入更多的社區合作,推廣多元的心理健康服務;和社區的長照機構(台灣樂齡照顧服務勞動合作社)合作,就是諮商所的一個突破。該服務配合台中市出院準備服務暨陪出院計畫,讓從醫療院所出院時,有心理困擾的老人家和家屬,可以連結上諮商所的服務。因此,諮商所能藉此回應社區的需要,開始照顧到社區老人家和家屬的心理健康。在陪伴他們面對身體病痛或功能退化而來的衝擊下,可以重新找到家庭因應的力量,家人可以有機會說說彼此面對壓力的過程,可以被聽見、被彼此支持著。在陪伴對話下,老人家和家人的關係不再只是生病、連累的故事;而能連結上關心彼此的心意、看見彼此調整生活的常識、感受彼此相互陪伴以面對壓力的潛力,而能重新找到家庭生活的節奏。

上半年,諮商所也順利申請到公益彩券回饋金的計畫,於今年暑假開設「兒少安置機構人員專業訓練」。該專業訓練引進熟悉機構生態的專業師資,提供機構夥伴們貼近實務現場的專業知能交流:其一,在生活現場上支持保育生輔老師,協助其能和安置兒少建立正向、健康的依附關係,也能藉此理解和接住這些孩子敏感的情緒。其二,學習運用表達性團體工作,作為安置兒少身心發展的評估,也更加靠近他們的內在世界及其經驗。其三,在繁忙且壓力大的機構工作中,能以敘事治療的精神相互支持,開啟對自己和兒少生命的多元理解,看見專業工作和生命中豐富的潛力和價值。

諮商所關心社區的家庭,希望能陪伴家庭面對教養的壓力,讓家長和孩子能找到一個相互陪伴成長的生活方式。諮商所關心社區高齡的需要,而投入老人家和家人因應老年生活關照的家庭變動,陪伴家庭找到一個聽見彼此需要的生活節奏。諮商所關心同是陪伴安置兒少成長的機構和夥伴們,允諾連結專業、創造合作,作為專業支持的後盾。回首這一年的腳步,在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,感謝有許多督導、師長、專業夥伴、社區合作的夥伴同行,而能走在基金會對於投入社區的願景方向上,持續累積和反思著每一個足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