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落腳的地方

103年暑假,升上小六的小涵成為慈馨家的家人,初次見面,小涵給人的印象就是溫順有禮、有教養。所以,這樣的孩子究竟家裡面發生什麼事情,而讓她來到慈馨家,著實令人疑惑。

爸爸對我很好,只是一旦喝了酒,就會變成一隻大怪物
「爸媽在我上幼稚園時就離婚了,之後我跟著爸爸、奶奶一起生活,媽媽只是偶爾碰面。我有一個比媽媽還疼愛我的奶奶,在我開始有記憶時就照顧我,比媽媽還要像媽媽…」聽著小涵的描述,知道奶奶帶給她一份安定的愛,奶奶對她而言就是她的天地,那爸爸呢?
「我知道爸爸很愛我,但他喝完酒之後就像變了一個人,他的動作會變得很粗暴,連眼神我看了都害怕,每當這個時候,我和阿嬤就會拉緊神經,因為爸爸在下一刻就會像一隻大怪物,準備傷害人。」此時小涵描述面對父親酒後的失態,眼神跟表情卻仍充滿著恐懼和無奈。她表示已不敢再跟父親靠近,也開始質疑父親對她的。
而小涵的爸爸是什麼時候開始喝酒的?
小涵說:「應該是我在幼稚園時生病,醫生說我得了腦血管畸形,必須開刀住院,當時爸爸辭去工作表示要照顧我,就這樣開始,他從兩三天喝一次,到最後幾乎是天天喝。應該是我的身體健康狀況,讓爸爸很煩惱吧!因為開刀後,我的左手及左腳開始不靈活,特別是左手,如果沒有復健,就會慢慢萎縮失去功能。我很擔心自己成為爸爸和奶奶的負擔,所以我很努力做復健工作,但爸爸還是酒喝得很兇。」
「到最後照顧我的工作便落在奶奶身上,我不想因為照顧我而讓奶奶累垮,於是,能做的事我就做,不能做的事我也會先試試看。而奶奶也希望我能堅強些、能獨立些,所以她教導我,不要太常依賴別人,自己做得來的事情就要自己完成。後來,我就把奶奶教我的話放在心上,並提醒自己要照奶奶的話去做。」

我不得不離開家裡,卻一直遷移為什麼小涵會離開自己的家呢?
小涵說:「一次爸爸喝了酒,還騎著機車載我,過程中爸爸一直罵我說沒坐好,但其實我知道是爸爸想找一個出氣筒。爸爸罵到後來索性把機車停下來要打我,我一看不對勁轉身就跑,路上我遇到一個阿姨,她看我驚慌的樣子便問我怎麼了,然後報了警。於是,我和爸爸就被帶到警局問話,之後就有一位社工阿姨說我住在家裡不安全,就把我安置在一個機構。」
那是小涵第一次離開自己的家,因為父親不當的對待,讓小涵有家卻歸不得。在臨時庇護所待了十天的小涵,後續便被安排入住了寄養家庭,在寄養家庭生活兩年,再轉來到慈馨家。

慈馨~會是我安定的地方嗎?
對於轉安置到慈馨,小涵想法如何呢?小涵表示:「當時社工阿姨只給我兩項選擇,一項是換一個寄養家庭,另一項是住在慈馨家,當時我只問了社工阿姨一句話,哪個地方離我的家比較近?離奶奶比較近?後來我便來到了慈馨家。」接著小涵又說:「慈馨這個地方好特別,會安排讓我參觀家園,這次參觀讓我覺得我的感受好像被重視了。」
原來,一直以來的遷移,雖然都是為了讓小涵有更好的的生活處所,但因為年紀小,沒有人詢問她的真正感受,就為她做決定與安排了。因此小涵在感受上是受迫的,迫於父親的狀況,迫於自己身體的狀況,而懂事的小涵只能選擇妥協。
來到慈馨後,新生活多久才適應呢?小涵回答:「我一下子就適應了!」是什麼原因讓小涵適應得這麼快?小涵說:「我覺得住在這邊的孩子好幸福,有自己的衣櫃、床鋪、書桌…,最重要的,是這邊的老師們會給我們孩子很多的陪伴和鼓勵。
我還記得剛來到慈馨家,有位老師問我以前有沒有學過才藝,我便秀了一段之前國小社團學到的扇子功,我知道我表現得沒有很好,但老師和室友們給我的掌聲與回應,讓我好有成就感;有老師看我因為賣力的表演而流汗,就馬上為我遞上衛生紙,讓我好感動。從那天起,我就感覺住在慈馨將會和其他地方不一樣。」

陪伴的歷程是愛的流動
「還有一個特別,就是慈馨家給我的陪伴,開始時感覺跟奶奶給我的很像,但後來發現很不一樣!」詢問小涵,那個不一樣是什麼?小涵想了想才說:「我知道奶奶給我很多愛,但生活中種種事情持續發生著,所以我和奶奶彼此心裡不斷累積很多壓力,到後來連開心的事情,我都不覺得開心了。那時我的心頭就像是被一塊大石頭壓住,無法放鬆,對我來說,奶奶對我的好,對我的愛,都讓我覺得我連累她了,那樣的愛變得有很多雜質。但慈馨這邊給我的關心、愛與陪伴,我覺得就很單純,讓我覺得沒有壓力,讓我可以安心的待在這邊,好好生活與學習。」原來小涵看得懂大人生活的辛苦,早就默默在心裡承擔起守護奶奶的責任,直到來到慈馨家,她才學習著放下這個心裡的重擔,而老師們的傾聽與陪伴,讓小涵重新擁有那份屬於孩子的幸福。
知道自身健康狀態,所以我比別人更努力小涵繼續分享著:「還沒來慈馨家之前,
最大的擔心,就是自己的步調跟不上大家,也常常將奶奶叮嚀我『能自己做的,就不要依賴別人』的話放心上,所以凡事我都會提前幾十分鐘做準備,因為我怕我自己的慢會影響到大家。」
「後來老師發現我在生活上一直處於很急、很趕的狀態,要我慢下來,這時我才知道自己生活得很緊張,這是我第一次被別人說我很趕,我覺得超驚訝的!因為我完全沒有發覺啊!以前我就用同樣的做事方式,但從來沒有其他人提醒,所以我以為是我的努力不夠,就一直更趕,久而久之我也覺得本來就該如此,所以當慈馨家老師這樣跟我說時,我真的很驚訝,原來不是我努力不夠,而是我的努力沒有被看見,沒有人了解啊。」
懂事的小涵因手腳不便使力,培養出什麼事情都提前準備的好習慣,但願意這樣做的歷程與想法,卻沒有被了解被珍惜,直到她聽到老師勸她可以慢下來,她才釋然奶奶的叮嚀,才願意放慢腳步,重新學習找回屬於自己的步調。

感謝身體的不便,讓我感受人情冷暖
小涵未曾抱怨自己罹患腦血管畸型,反而因為它的存在,讓她比別人有更多人情冷暖的體驗。她說:「我記得小五的時候,因為剛轉換班級,班導師很擔心我的身體狀況被班上同學排擠,當下便昭告全班同學要關照我,而且警告同學不准欺負我,結果班導這番話並沒有幫到我,還引起同學對我的反感,認為是班導偏心,所以才會指名幫忙我。幸好,我本來就是不依賴,就是自己來的人,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努力,同學終於慢慢接受我了。這次的經驗,再次證明奶奶說的話,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,不要依賴別人。」
「其實生活中看見我身體狀況的人,幫忙我比取笑我的還要多,但因為我覺得很多事情我都想自己先嘗試看看,所以即使有人開口說願意幫忙我,也會被我拒絕。
在慈馨家,也遇過想幫忙我的人,但特別的是,當我拒絕,大家還是會在旁等我,確定我是不是真的做得來,才會離開;如果我做不來,大家便再一次的提出要幫助我的訊息。對於慈馨家人一再協助的善意,我很感動,因為有時我真的是不想麻煩別人,只好逞強做事,而慈馨家人的互相關懷與尊重,教會我需要幫忙時,一定要練習開口。』

現在的我,進步好多
來到慈馨家快兩年的時間,我覺得我的能力進步好多,手腳因為老師積極陪我復健,變得更有力,現在我可以做難度更高的家務事,甚至搬運更重的東西,謝謝老師們對我的身體健康加強照顧,也謝謝老師們讓我嘗試各種可能與機會。此外,我也學習了「施與受一樣重要」,我能幫忙照顧弟妹,也能接受別人的幫忙。現在的我,好想告訴大家,我跟大家沒有什麼不同;若有不同,那便是我比別人更努力,更積極學習,所以我的能力愈來愈好,也讓認識我的人刮目相看!

溫馨日一日遊

家,是心落腳的地方
「我知道,我有愛我的家人,但來到慈馨家我得到了更多像家人的家人,我當然還是會想念我的奶奶,但我知道我在慈馨家這邊,奶奶會更安心,另外,我一直很敬佩老師們可以像奶奶一樣陪著我那麼長的時間,難道這邊的老師沒有自己的家人要陪嗎?」這天,小涵提出疑惑…
慈馨老師回應小涵:「就跟小涵一樣呀!這邊的老師也有自己的家人,也有自己原來的家,但慈馨家對老師而言是他們第二個家,大家的關係就如小涵說的,像是家人的家人,不論將來是否仍住在慈馨家或是在慈馨家工作,都是一輩子的家人。」
聽完老師的話,小涵滿足的笑著,或許在慈馨家我們只是陪伴小涵生命的過客,而這個做一輩子家人的承諾,對一個小小生命而言,卻是一個讓心有落腳之處的美好諾言。


註:此篇為本家家童真實的生命故事,選自本家教養書「馨光:點亮孩子的未來道路」。期盼透過文章,讀者對疏忽照顧兒童、弱勢家庭、高風險家庭有更多的關切與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