馨光故事~我破壤,因為我很生氣

文 / 編輯小組

這一天,晚餐時段……
「你再白目,亂講話,我就讓你好看。」
「框啷框啷框!」滅火器摔在地板上發出巨大的聲響。
「你在做什麼!」老師大聲地喝斥著!
霎時,空氣凝結起來,四周只剩下滅火器滾動的聲音。
原來,是兩個孩子在吵架,其中一個孩子生氣地拿起滅火器往地板摔。親愛的爸爸媽媽,這時候的您們,會如何處理呢?先把摔滅火器的孩子叫過來罵?還是直接抓起來打呢?抑或是兩個孩子同時處罰、同時責罵?


★回到犯錯經驗中的自己

在安置機構,常常會有這樣的衝突事件,因為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庭,習得了不同的情緒表達經驗,加上從小可能有受虐或受暴的情形,情緒反應與表達都是最直接的,這樣的情緒來自於與舊經驗的連結,或是對於人與環境的不信任,因此需要明確而清楚的設限。

看見孩子破壞公物行為時,父母長輩應先制止,並確認環境和孩子們的安全性。
然後穩定大人自己和孩子的情緒,避免負向情緒導引出更多的負向行為,讓情境變得不可收給。等當事者不再說氣話,並願意調整與溝通,再進一步處理善後事項。

在這過程,父母長輩不妨回想一下,當自己犯錯時,可能會有自責、害怕、擔心、生氣、挫折、氣餒、難過……等等的複雜情緒。
同樣的,孩子犯錯時,他的内在狀態也可能有這樣的感受與情緒經驗,而孩子的面對方式可能會有逃避(不想面對)、否認(抵死不承認)、責怪(把錯誤都推給別人)、羞愧(覺得自己是壞孩子)……等等不同反應,這樣的反應都是正常的,因為都來自人類的防衛機轉,防衛機轉簡單而言,就是當人們在面對挫折或不安時,一種自我保護的方式。
記得,我們是了解與接納孩子犯錯時,他情緒背後的狀態,但不代表我們得接受孩子的錯誤行為。此時,您可能會很疑惑,接納但不代表接受?其質接納的意思是,我們尊重孩子可以有情緒,但不接受他傷人傷己的情緒表達或暴行暴語的行為反應。像故事中的孩子,用摔滅火器來表達情緒,這就是不對的,就應該被教導。


★運用停、看、聽哲學,陪伴孩子的錯誤

接納了孩子的情緒,才有可能降低孩子的防衛機轉,才有機會陪伴孩子面對錯誤,讓孩子從中學習。所以,我們可以運用停、看、聽哲學,來協助孩子面對。

停,就是孩子犯錯的當下,大人先停下來,緩和自己的情緒,因為在面對錯誤的當下,大人的情緒經驗也可能受到波動,此時心裡的聲音可能是:「吼,怎麼又來了!」、「你在做什麼?」、「天啊,怎麼會這樣!」。當我們帶著這些負向情緒陪伴孩子,就有了預設立場,所以我們要先停下來。

接著是看,看有三個重點,一個是事件的嚴重程度,有沒有需要立即處理的危險狀况,另外一個是看看孩子的狀態與狀况,最後一個是看看可能的事發經過或情形。
先有初步的判斷與評估,再思考下一步要如何處理或回應。如果孩子已經緊張到不行了,這時我們又大聲地責罵,那孩子學到的經驗只會更退縮。所以,「看懂狀態」是很重要的處理藝術。

最後是聽,聽聽孩子的的說法,聽有兩個重點,聽聽事發的經過,也聽聽孩子在事件中的經驗,預計如何面對或處理,把責任回歸給孩子。
傾聽,是一種珍貴的陪伴,也是一種療癒的開始。不論孩子决定面對的方式如何,我們都不要馬上回應或否定孩子,因為這很有可能是他努力思考,唯一想到的方法。需要釐清的是,「不要馬上回應」代表孩子的所有說法或想法我們都要接受嗎?當然不是,而是傾聽過後,才有可能開啟與孩子的對話空間,「不被打斷」則是談話的一種藝術。
傾聽後,父母長輩更能了解孩子的困境或挑戰,再帶領孩子共同思考,如何察覺與處理自己的情緒,如何提振勇氣,如何擬定善後的方法,以及如何舉一反三,提升未來解决問題的能力。


★陪伴孩子面對與學習

「從錯中學,讓孩子感受我是值得被愛的!我沒那麼糟糕。」

當父母長輩允許孩子犯小錯,在錯誤中修正態度、行為,他便能有所成長。以滅火器事例,物品損毀,可能讓自己、他人受傷的行為,老師一定會馬上制止,再運用停看聽的策略進行初步處理,後續則是進入陪伴成長方案,以行動來做改變。

「那我負責賠償滅火器好了。」孩子理直氣壯的說著。

「很好,那請問滅火器多少錢?去哪裡買?」老師問孩子。

「嗯……」孩子頓時陷入沉默。

「那你現在身上,有多少零用錢?如果滅火器一個要五、六百或是一千塊,你有這麼多錢可以賠償嗎?」老師又再反問孩子。

這時,原本還有點不在意,以為只要賠償就是面對與負責的孩子,臉慢慢垮了下來,眼睛直直的看著老師,認真了起來。

除了與孩子討論賠償外,因為滅火器是保護全家人的安全,孩子一時的情緒,而拿起來摔,於是老師又帶著他思考,行為背後的嚴重性。

「你知道,滅火器是做什麼用的嗎?」老師問孩子。

「有火災的時候要用的。」孩子認真的回答。

「没錯,你很厲害。可是現在被你摔壞了,萬一這時候發生火災,滅火器又不能使用怎麼辦?」老師再反問孩子。

「那……那就糟糕了。」孩子支吾的說著。

「所以,你要負貴保護全家人的安全。現在,你必須幫忙擦拭家裡一、二樓的滅火器,並檢查碼錶是否正常。我想,透過擦拭和檢查的過程,你會知道怎麼保護全家人的安全。你覺得,這件工作要維持多久的時間呢?」老師提出方法。

「兩個禮拜。」孩子認真的回答。

「老師問你,剛剛你是因為很生氣,所以摔滅火器。下次如果你還是一樣很生氣的時候,你會怎麼辦?」老師繼續帶領孩子思考。

「不知道……」孩子聳聳肩說。

「那有什麼方法,可以讓你學習這件事情?」老師繼續引導孩子思考。

「那,我就不要跟別人吵架就好了。」孩子天真的回答。

「可是有可能嗎?都不會有生氣、吵架的時候嗎?」老師繼續帶領孩子面對。

「啊,會生氣啦,但應該不會再摔滅火器啦,哈哈。」孩子自己想一想,笑著回答。

「那這樣好了,你去訪問五個老師、五個小朋友,他們生氣的時候,都做些什麼,然後把它寫下來。」老師引導孩子如何學習。

「太棒了,那我就有十種方法了。」孩子開心的回答。


★在每一個錯誤裡,看見成長的契機

透過老師與孩子一來一往的討論過程,孩子有機會面對錯誤,更有機會貼近大人的想法,學習負責與面對的經驗。當然,陪伴成長方案,從擬定到後續的執行與完成,是一段不容易的過程,孩子就在這過程,釐清、反思、調整、成長。

於是,透過老師們的陪伴,與執行過程中的堅持,孩子有機會在錯誤中,内化自己的學習,成為生命經驗的一部分。老師們在每一個錯誤裡,聽見孩子的故事,有機會貼近孩子的生命腳本與經驗。就這樣,大人帶著温柔而堅定的愛,陪伴孩子學習,見證孩子成長,並一起感受生命被温養和豐厚的歷程。


【教養小撇歩】

當我們能給出「錯中學」的空間,珍惜並善用孩子每次犯錯的機會,父母長輩與孩子,一方願意繼續教導,一方願意學習,雙方便會感受自己没那麼無能與無助。當完成善後工作,再看看孩子事件前後表現的差異,您會驚訝自己和孩子共同的努力與進展!

親愛的父母長輩,陪伴孩子面對各式錯誤,不一定馬上就有改變的成效,因為生命

是流動的,學習是需要累積的。所以,不要因為教導後,孩子又犯同樣的錯誤,就覺得氣餒喔!

【註】此篇為本家教養家童的真實的案例, 選自本家教養書「馨光:點亮孩子的未來道路」。期盼透過文章,讓讀者對兒童情緒行為議題的表徵,以及背後的原因,有更多的看見與了解。也期盼本書的教養理念與實作技巧,能給予讀者最真摯的建議與協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