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的陪伴,孩子會記得。

《馨的聲音》莊柏宣心理師

小凱進入慈馨家,度過所謂「適應甜蜜期」之後,那些原本在原生家庭的受創經驗開始真實地浮現。小凱容易將外界的訊息解讀為拒絕或連結至過去的負向經驗,常常一點點外在的風吹草動便草木皆兵,使得小凱的內心時常處於備戰、警戒的狀態;這樣情緒的緊繃感,如在壓力鍋中悶煮,免不了一天一小爆、三天一大爆的常態,在情緒爆炸時,小凱往往容易失去理智而與其他孩子甚至老師發生肢體衝突。
在如此高張的衝突發生時,往往需從小凱的身後將其抱住,並讓自己的背抵著牆壁順勢滑下、坐下,讓自己能有個支撐點抱住並保護小凱在衝突中不傷害他人、也不傷害自己。「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,但沒關係我們都在這裡,你可以讓自己慢慢說,我們都在。」抱住小凱的同時,也在其耳邊語氣和緩且堅定地重複說著。往往重複幾次之後,小凱憤怒的情緒便能逐漸和緩下來,能夠以言語嘗試表達自己的生氣,我也一邊透過探問和釐清嘗試拼貼事件的原委,同時也向小凱說明我這樣抱住他並不是針對他:「如果我遇到其他人想要打你(小凱),我也會像現在這樣抱住他,因為我會保護你、也會保護他不受到傷害。」待小凱情緒緩和、確定不會動手後,則陪伴小凱與對方進行對話,透過溝通與對話的機會,協助孩子更加覺察自己的情緒、引發情緒的原因,同時也更理解他人在意的是什麼。

「衝突並不會讓關係就此破滅,反而衝突後的一次次溝通與對話,能讓關係因為理解而更加靠近。」這是我在心裡常常提醒自己的一番話,也是在與孩子互動的過程中嘗試想帶給孩子的體悟。

在今年夏之旅的幹部面試,小凱躍躍欲試地報名、想擔任組長一職。在面試前,老師與小凱進行面試情境演練,當時老師詢問小凱:「如果你擔任組長,有組員因為情緒上來而很生氣、很生氣的時候,你會怎麼辦?」小凱毫不遲疑地回應:「我會從後面把他抱住、讓他冷靜啊!這樣他就不會因為生氣而傷害別人和自己。」聽到老師這番對話的轉述,眼眶頓時變得濕濕又熱熱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