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馨」少年、「馨」家園

少年家園主任 廖慧雯

105年12月8日,透過轉銜儀式,少年們告別滋養他們長大的兒少之家,106年2月,少年正式轉入慈馨少年家園。家園老師看著少年稚嫩的臉龐逐漸轉變成熟的樣貌,也看見少年急著想要證明自己,急著想要長大,更看見生活中出現不同的碰撞和衝突;因此家園的老師關切與貼近少年的想法,更學習著放下擔心、學習信任。在少年家園中,少年有更多獨立自主的學習,我們期待,透過更多獨立的訓練,提升少年的現實感與能力,也銜接未來自立生活。

【生活中的練習~物價查詢、代幣制度、線上及實體福利社】
過去在兒少之家,透過向機構申請便可以取得所需物品,故少年不易建構實際物價的現實感。在少年家園,透過團體運作,讓少年實際到各個商場查詢物價。當少年們驚訝著自己平常使用的生活用品原來價格不菲,且發現常去的便利商店物品價格較高後,少年開始學習貨比三家,逐漸建構物品價格概念,並規劃及善用金錢。

另一方面,為提升少年具備自立的能力,飲食部分,平日晚餐由膳務人員協助煮食,平日早餐及假日三餐,皆須由少年自行處理。生輔員則陪伴少年練習廚藝與經驗整理,並了解少年的飲食狀況,適時提醒營養均衡的重要性。食材部分,由行政老師提供,並依照時價進行標價,各小家則透過代幣支付食材費。

再者,透過實際繳費與代幣制度的設計,讓小家運作體現出真實生活情境,如:支付小家食材、電費、生活費…等,建構少年對於家庭費用及財務規劃的概念。個人需求與理財部分,家園規劃線上福利社,讓少年們運用代幣學習網路購物,並透過實體福利社的設計,提供少年工讀機會,以培養少年工作態度及店面業務管理能力。

【創見會議】
每月的創見會議,透過少年參與家內事務,如:場地準備、會議主持與紀錄的責任分工、設計會議提問單…等,讓少年練習與在意自己的權益、責任;並透過討論少年家園硬體需求、環境美化、生活約定…等,提升少年對未來生活的概念。當少年對於家內事務參與逐漸提高,愈能表達自身的想法和需求,在不失原則和規範的共識下,讓少年家園的運作,更貼近少年的需求。

【法治會議】
少年在原則界線上有許多的碰撞,需要加以釐清。過去在兒少之家,孩子違反原則界線時會透過「陪伴成長方案」再次練習及溫養;在少年家園,我們則採取法治會議方式,建構少年法治觀念、學習為自己的行為負責,創造與社會法規接軌的現實感。在法治會議過程中,透過主席的說明和陪審團的協助,讓少年理解違約事項之嚴重性,進而學習負責態度,並訂定新計畫與約定,讓少年有所依循,重新架構經驗,學習勇敢承擔及調整。

【職場體驗與生涯發展】
少年家園是少年們銜接未來社會的中繼站,其中「能力培養及生涯發展」,是陪伴少年工作重要的一環。我們透過生涯活動及測驗,協助少年性向探索;評估少年歷年參與個別化技能專長學習狀況,作為未來生涯發展之參考;並召開個別性生涯評估會議,協助少年找到生涯方向及升學目標。

為促進少年們對於職業的認識,我們連結各項資源,辦理職業體驗營,透過活動的設計、參觀、提問,拓展少年職業視野。對於國三升高中之少年,我們連結友善店家提供少年職場實習,藉此提升少年對職業的認識與工作興趣,並透過友善就業及打工資源,提升少年工作技能及社會互動技巧之學習。而這一系列職場體驗與實習,讓少年建構出生涯發展藍圖。

【從「養育、陪伴、成長」到「陪伴、支持、茁壯」】
到底,少年們需要什麼樣的陪伴?在少年家園中,生活養育層面的協助變少了,但給出更多的空間、機會與相信,讓少年從實際行動中去累積經驗及能力。生輔老師的角色,轉為穩穩的力量,給予少年重要的支持及引導,協助少年們長養自己的獨特性及獨立生活能力。

在少年邁向自立生活的歷程中,自我照顧、自我管理、自我負責這三項能力的養成是不能中斷的;少年對於自身健康、安全的認知建構及在意度是否有達到自立生活的水準,需持續與少年討論與評估。

少年們對於約定、要求、原則與規範的事情,總是不喜歡的,他們對於外界有很多的好奇,並不斷試探著界限原則,故生輔老師與少年們於互動中常因觀念不同,產生不少的衝擊。生輔老師須幫忙少年了解這些原則界限的重要性是什麼?於未來的影響是什麼?而原則界限的設立來自於「關心與愛」,它們是守護及建構少年通往自立生活的過程中,極為重要、安全的要素。

此外,生輔老師陪伴少年練習做自己的主人,將自我照顧和自律的責任回歸給少年,進而建構願意承擔的責任感。一個有責任感的少年,當我們賦權予他時,他便會守諾並盡全力做好。

【結語】
少年的成長不會在一夕之間就位,總是需要透過許多的挫折與磨難,去豐富他們的經驗。在少年成長路上,感謝每一位工作夥伴,總是用最大的耐心和彈性陪著少年邁向自立;夥伴們與少年的衝撞過程中,常弄得遍體鱗傷,但仍然堅守著信念,並相信少年們會成長和茁壯。而少年們每一個豐富的故事,都帶領我們走向更專業領域,讓我們有更豐厚的生命體驗,故事仍會繼續,而少年們,相信有天你們的成就會讓我們驕傲。

與時俱進,開啟生命學習的對話空間

「說自己是壞人的,往往都是最怕被拋棄的。在陪伴這個孩子的過程,彷彿看到自己的小時候…」一位服務四年多的老師分享著自己的小家經營計畫,並說出這一年來的整理與反思。
安置工作,是一種用生命陪伴生命的歷程,在慈馨,看似沒有血緣關係的大家庭,用安全依附關係承接住每一個在愛裡、在關係中受傷的孩子。以家童/少年為中心的家庭經營服務模式,是慈馨十年來堅持的信念,我們期盼透過家庭經營的氛圍與專業的教養模式,讓每個孩子在這個家重新溫養生命的能量;並藉由每年家庭經營計畫的發表,讓稱之為「小家媽媽、小家爸爸」的保育/生輔老師們,有機會沉澱與反思,能在專業領域裡持續學習、成長。
今年11月10日,我們舉辦「家庭經營計畫發表暨實務論文研討會」,在11位專家學者、市府長官,以及長期於安置與社福領域耕耘的安置機構主管見證下,展開理論與實務的對話,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回味當天專業照顧者的發表與生命的學習吧!

只有家,是永遠不變的愛及等待~李杰祐保育員
來到這個大家庭一年左右,在這過程中覺得幸運也很幸福,遇見了這麼多的家人,也成為這麼多孩子的家長,儘管每天會有很多的問題或狀況出現,但人生不就是這樣嗎?把生活中的每個困難與挑戰轉為養分,一起學習進步,每天看見不一樣的自己,不讓工作就只是工作,而是人生不一樣的體會,細細品嘗每天的滋味。

你準備好要當小家老師了嗎?~吳怡璇保育員
很多人都跟我說,你做這個行業很辛苦,長時間陪伴孩子,要忍受、要教養人數眾多的孩子,但當我回想從我進來慈馨兒少之家的大家庭到現在,我發現就算是辛苦,就算是傷痕累累,但我有一群夥伴和孩子相互扶持與成長。
在慈馨兒少之家的生活,也讓我學習如何與獨立個體的孩子們相處,就像是孔子說的要因材施教,不僅是讓他們可以學習生活能力,也是讓我學習如何去陪伴、教導與從孩子們身上學到不同的事情,藉此讓我更充實自己。

助人工作,是一份無止境的學習~邱馨儀保育員
身為一個保育老師,和不同孩子的相處,難免會反映出自己的個人議題及觸碰自己原生家庭的教養模式,當有這樣的衝突出現時,身為專業照顧者的我們,好像必須比一般人有更多的勇氣去面對甚至自我調整,才能夠與這群孩子的生命有更多的碰撞,並在這些碰撞中共同成長。對我來說,代家保育老師除了需要快速適應外,還要熟悉各家的生活原則,以及孩子們的狀態和習慣。這樣教養原則的一致,需要團隊的合作,也需要自己的省思與調整,否則營造不出這樣一個氛圍。在這份助人的工作上,是一份無止盡的學習,無論面臨哪個角色,都沒有完全準備好的時候,「從做中學」是我體會到最深刻的一件事。

在你需要擁抱的時候,我願意給你溫暖與力量~陳君菱保育員
這一年是新的開始與學習,學習帶著信念去陪伴孩子,用關心去建立原則,策略性地正視各種挑戰,遇到這群孩子,就好像一面鏡子,慢慢地反映出內心深層的自我,在相處的過程中,讓我體悟到,沒有人是完人,即使你不完美,卻是我們很珍貴的寶藏,我們允許你犯錯、跌倒,因為我們會在背後撐著你,讓你去嘗試每一種可能,深刻體會到家的力量,原來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,因為家人會包容與接納最真實的自己,每個生命都是平等且獨特的。

每一個壞的背後,都說著一個WHY的故事~賴姿汝資深保育員
在自己的成長背景裡,較少接觸到情緒張力大的行為,孩子可能因過去經驗到暴力、怒罵、疏忽等不當對待,造成孩子不知道如何跟人相處,不知道如何回應自己內在的情緒,進而產生較大的情緒反應,也因為接觸了這些孩子,了解了孩子的成長背景,跟孩子磨合了很久,言語跟方式也慢慢調整至雙方可以相處的默契,漸漸地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,感受到互動的開心跟溫暖。

陪伴,是最好的承諾~陳沛晴資深生輔員
少年家園的新生活,和兒童家園有著大大的不同,有更多平台式溝通的機會、有更多共同創造、取得共識的討論,讓每一顆不同腦袋瓜的意見得以交流。初到慈馨時,從沒想過會看著一批孩子長大,有著家人般親近的對話。現在她們是大學生了,但有時仍會打電話回來問候、說說心事,雖然大家生活在不同的場域,但情感仍如同家人般自然與靠近。分離,只是沒有在一起生活,但情感是不變的,如同對孩子那份「陪伴」的承諾。

有愛無礙,陪伴生命成長~林品亨資深生輔員
整理了從去年到今年的經驗,發現自己更有力量在現階段的角色裡發揮。經驗不斷地被整理及更新,會發覺內在力量逐步地擴大,只有不斷面對自我內在的冰山,使其得以融化,力量才能得以流動及發揮功效。每個人都有課題要面對,我在從事助人工作至今,仍在面對自己或是孩子的議題,但只要願意坦然及勇敢的面對處理,議題便會轉為助人工作上有力量的經驗。

在愛的面前,每一顆心都是一樣的~胡少淇生輔員
從異國過來的自己,發現慈馨的青少年與曾經的自己很像。很多時候被問為什麼想要待在安置機構呢?我只是覺得大學的時候,自己一個人就像在機構的他們一樣,有時候會感到無助或是需要被幫忙。因此希望能夠透過自己的經驗,讓少年們知道『山不轉、路轉、路不轉、人轉』有很多路其實可以試試看。我很感謝『少年家園』給了我這個機會讓我學習,雖然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,但我相信我可以勝任這角色。

悅納,創造關係中滋養的能量~林子葳資深生輔員
今年對我來說,是困難的一年,看見自己因為孩子的行為,引起內在許多的情緒衝突。因此在撰寫這份家庭經營計畫的過程,有好多的畫面和情緒流動著,由於情緒的湧出讓我久久無法自己,需要停頓下來,陪伴自己後才能夠再繼續撰寫。
今年也是慈馨家園分為兒童家園及少年家園兩個單位的第一年,看見各自在崗位上的大家,沒有人停滯和裹足不前,總思考如何創造不同的方式,讓孩子有更多的學習,所有的夥伴們,謝謝你們都在。
家,不是一個講道理的地方,是一個真實的生活場所,是滋養生命成長的空間。而安置機構中的「家」,有著多元互動的議題,時刻在處理衝突、碰撞與磨合,我們期盼能夠與時俱進,創造新的模式,並透過專業的視野、家庭經營的溫度,陪伴孩子們成長、茁壯。

2017年兒少安置機構家庭經營計畫發表暨實務論文研討會

因為孩子,我們在這裡;因為對於理念的堅持,我們持續在專業中學習與前進。

11月10日這一天,在11位與談人、8位院長/主任、100多位安置機構從業人員及相關科系學生的見證下,從政策面、理論面、實務面三大面向,期盼能夠與時俱進,並開啟理論與實務對話的空間。

討論到「助人工作者的自我調適,以及如何能夠投入這份志業?」台上幾位已經服務許久的與談人回應。「無條件的接納,是練習來的,需要專業助人者,在服務過程不斷的自我反思與悅納。」「陪伴的過程,其實是孩子在陪伴我們,不只是施,更重要的是受。」「在不容易的過程中,要看見自己生命的價值。」
「在助人專業領域裡,賺的永遠比價格更高的價值。」

隨著時代的變遷,需要保持助人的那份初衷與價值。與時俱進就是隨著時代前進,並能夠創造新的模式。用專業的視野、家庭經營的溫度,持續陪伴孩子們成長。感謝所有與會的長官、貴賓及伙伴,陪伴是最好的承諾;而承諾是長期穩定的依附關係。

我在慈馨少年家園生活的一天

我很不甘願得來到慈馨家,如果可以,我也想和媽媽一起生活。
這些年來,我在心裡一直是這樣想。

◎我們定期清潔慈馨家,同時也培養家務與自立能力。

小時候,我和生病的爸爸跟常搞失蹤的媽媽一起生活,爸爸身體不好但常喝酒,喝醉了就把我當出氣桶。媽媽有時會受不了而離家出走,後來一走就沒有再回來了。有一天,我等到爸爸睡著了,那一刻我決定離開這個讓我受傷的家,結果被社會局的阿姨帶去住在寄養家庭,後來又輾轉到了慈馨家。

時間過得很快,我在這個家住了將近七年,現在已經念高中了。剛來到這地方,心裡有很多的矛盾。我經常心情不好,一生氣就想打人出氣,一心想著如果這裡的老師受不了我,我是不是就可以回家,找到媽媽一起生活。沒想到,即使我再怎?生氣動手打人,這個家始終沒有放棄我,一路陪著我到現在。

國小時,因為沒有和爸媽住一起,經常被同學們取笑。後來到了慈馨家,也換了學校,我完全不想讓別人知道我住在育幼院。五、六年級時,我有了越來越多的好朋友,他們知道我的狀況後,居然一點都不排斥,還一直說我比他們成熟很多,感覺就是有一個家把我照顧得很好。我問自己,在慈馨家的生活影響了我什麼?原來是這個家讓我重拾了對人的信任、安全感和愛。我想要很驕傲地跟您們說,國小畢業時,我邀請了全班同學和老師,在慈馨家辦了一場同學會。我一手包辦當天的節目和主持,還邀請家裡面的社工老師幫忙彈琴同樂,我和同學們就這樣吃零食、玩遊戲、唱唱歌,這是我特別光榮的一天。

◎我們到台中三叉坑部落辦營隊,和原住民弟弟妹妹共同歡樂。

去年,慈馨家蓋起另一棟少年家園,那是接著要讓我們學習走向自立的家園。我開始每天上學前自己做早餐,包含週末假日的三餐也都是我們輪流動手完成的。我們也學習用小家的生活費採購食材、規劃其他生活開銷。我們之前還用暑假的時間,去山上的部落辦營隊,把我們得到的陪伴帶給部落的孩子們。

這些生活的學習,讓我對於獨立生活越來越有現實感;我開始想暑假時可以出去打工,想要存錢給未來多一點資本。有時,看到班上同學早餐吃了幾口就丟掉不吃了、或是花大錢買潮鞋,我都會覺得這樣很浪費,他們都不知道賺錢其實不容易。

對我來說,慈馨,就是我的家了。這個家讓我從很多人的陪伴、經驗的累積和學習下,對自己越來越有信心;我知道原來自己可以做到很多事,原來我可以勇於嘗試。即便遭遇挫折,我也記得老師所說的:「挫折,不是來指責我們能力差,而是希望我們能接納自己的不完美。」

很高興向您們介紹我的家,這個家很多人、很熱鬧、有很多故事說不完,歡迎您們來我家找我們玩。

成年禮見證一段生命成長與感恩的歷程

從兒童成長為少年,在慈馨家人的陪伴下,少年們要住進「慈馨少年家園」,繼續獨立自主的生命旅程。於是,家裡的老師陪伴孩子,透過攝影,述說生命成長的故事,完成了「見‧見」這部影片。現在,就讓我們一同來見證,少年們生命成長的點滴吧!

對於「過去」少年們這麼說:
「小時候,因為有了好奇心,所以有不怕摔的勇氣,但在家裡,這些勇氣都沒有了,我怕寄養姊姊、哥哥,更怕要孤獨一人面對我所害怕的人。」
「小時候很孤單,沒有人陪伴,現在有慈馨的家人陪伴,我們一起難過、一起開心、一起唱歌…」

對於「慈馨」少年們這麼想:
「第一次參觀慈馨的時候在想,我為什麼要來?這裡為什麼這麼多小孩?這裡為什麼這麼大?」
「剛來到慈馨的時候,內心充滿恐懼,慢慢適應後,我喜歡在這個大家庭裡,未來希望能找到屬於我自己的方向。」
「在這裡,不怕被罰、被罵,只怕你什麼都不說就傷害自己或別人。」
「我漸漸的卸下心防,開始學習知道什麼是家人,什麼是愛。」
「來到慈馨後,我才開始覺得,回家也該被歸類在幸福。」

對於「未來」少年們這麼做:
「想對再見說,放手去飛;想對慈馨說,我長大了;勇敢是我最好的朋友。」
「成長的路上,有上坡也有高牆,我們都要努力跨過。」
「獨立,就是可以獨當一面,可以做好自己,未來我想要一個幸福美滿的家。」
「夢想就是,用雙腳,腳踏實地的闖。」
「我欣賞自己,願意把身上的刺拔掉,放下以前的不信任,去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愛的。」
「長大的感覺是,每一步踩出去的路,都會有許多的選擇及考驗。」

「見‧見」的影片,在掌聲中落幕,生命的故事,在掌聲裡繼續滋養能量,共同成長。

閱讀全文〈成年禮見證一段生命成長與感恩的歷程〉

慈馨少年家園落成典禮

攜手連馨,感懷滿心

慈馨少年家園暨慈光社區心理諮商所落成囉!11月27日,落成典禮這天,天空飄著雨,但雨水並沒有澆熄關心慈馨的家人朋友們內心那份熱情,當天會場將近500人共同參與及見證,從北到南、由東到西,各界的愛心與關懷湧入。

感謝十方大德與諸位親朋好友,因為有您們的參與及見證,讓落成典禮圓滿落幕,也給予擔任工作人員、表演、主持的孩子,最大的肯定,讓慈馨家人倍感溫暖與支持。

大樓的建構需要許多人共同成就,感謝所有共同協助、參與、付出與陪伴的每一顆愛心。

而少年家園的落成,代表家的延續,也代表著生命陪伴生命的歷程永續。

未來,在陪伴兒少的路上,我們將持續地努力。

再次感謝所有關心著慈馨的家人朋友們,有您們的愛,讓家更溫暖光亮。

祝福您們,光壽無量。

生命故事分享:築夢踏實

「所有的想法,如果沒有去做,就只是個夢想;執行了,才會成為生命中深刻的體驗。」這一天特別邀請從慈光(慈馨的前身)長大的哥哥~育誠,回來和弟弟妹妹分享生命成長的故事。育誠,從小就不知道家人在哪裡,於是剛到慈光的他,姓氏跟著慈光的院長,連生日也是跟著佛陀誕辰的後一天。

從小愛運動的他,把運動當成興趣,也當成自己的夢想,並且努力認真念書。育誠說:「要瞭解自己的條件在哪裡,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。」所以,透過運動績優相關的獎狀、獎盃,讓自己一路繼續升學,追逐自己的夢想。而回憶這一路走來,育誠說最重要的事情是,「負責」兩個字。「學習如何為自己負責,也學習對自己喜歡的東西負責。」所以,育誠為了自己喜歡的運動夢想負起努力追求的責任,也為自己喜歡的小動物負起照顧的責任。

 

 

 

 

談到在慈光的生活,育誠說自己一直到高中的時候,都還不敢說自己住在育幼院。回憶這段歷程,他說小時候因為自己在育幼院生活,常常會被同學笑,所以都會很生氣和難過,但是透過老師的陪伴和自己的努力,他知道只要讓自己做到最好,讓自己發光,並且對自己有自信,讓火苗變成太陽,可以照耀更多的人。他說現在的他,不再害怕自己曾經住在育幼院,反而為這段家的緣分感到驕傲。因為在慈光這個大家庭,他學到了許多的事情:

1.團體生活:
因為團體的生活,對於往後在人際互動上,有更多的懂得與人互動與合作。他發現,在慈光的生活很豐富,學習很多,自己和一般家庭長大的孩子,並沒有不一樣,反而更健康更具備能力。

2.懂得自律:
在團體的生活,有固定的時間規劃與安排,所以讓自己學會了自律這件事情,他勉勵弟弟妹妹,要學習自律有三要素:「不讓愛你的人失望、不讓幫助你的人失望、不讓教導你的人失望」

3.學習獨立:
學習獨立這件事情,除了育幼院生活中的教導,育誠說到兩個印象深刻的體悟。一個是大學生活時期,自己勇敢闖蕩人生,闖盪過後,更能夠實際的經驗人生。另外一個則是,自己決定騎腳踏車環島的決心,在環島的過程中他展開了一段與自己的對話,並在過程中發現,其實人生需要的不多,但想要的太多。

4.自我價值:
到這裡,育誠露出招牌的八顆牙齒的笑容,他勉勵家裡的弟弟妹妹,要找到自己的核心,並且創造自己的價值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最後,育誠說有一種愛,叫作「終身保固」,那就是家,陪伴他成長的慈光/慈馨家。

分享告一個段落,但育誠帶給弟弟妹妹的感動與力量,在每個人的身體裡,沸騰。如同他說的,不管什麼時候,都要記得露出「八顆牙齒的笑容」笑容是力量;笑容是堅持的動力;笑容是愛的傳遞與永恆。

 

 

少年家園上樑典禮

從一塊地,延續家的故事。

慈馨少年家園動工至今,已經一年又八個月的時間,在這六百零五天的日子裡,有許許多多關心著慈馨的家人、朋友們 ,護持與陪伴左右。今天,是少年家園上梁的儀式,全家人 帶著興奮與期待的心情,在少年家園裡,念佛祝禱,祝福這棟愛的家園。

少年家園建築過程的簡報
念佛儀式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感謝建銘營造用心設計,製作了少年家園建築過程的簡報, 紀錄每一個過程中的點滴,讓慈馨的家人們能共同見證「家 」的成長。從一塊地,開始一個家的故事,在佛號聲中,用灑淨的儀式,祝福及感謝每片牆面、每一個建築物裡的結構與素材。接著舉行上樑儀式,由家中大孩子代表,從基金會董事長,孩子們口中的院長阿嬤手中接過鋼樑,前往頂樓安樑,完成上樑的儀式。

灑淨儀式
從郭董事長手中接過鋼樑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儀式結束後,「家」繼續的建構,屬於慈馨家的故事依然持 續的書寫著,感謝每一個陪伴的愛心,讓愛繼續在這個家裡茁壯。

準備前往頂樓安樑
感謝每一個陪伴的愛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