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TZUMii厝覓x慈光基金會】

2022年末,厝覓一通電話,和慈馨結緣,期待辦理 『一百元折價券』 的公益活動,匯聚社會的力量,將這份善心和愛,傳遞給慈馨家的孩子們,讓孩子們成長的路上,感受到的社會是一份溫暖、一份愛。
謝謝厝覓的愛心與用心,每年持續盡自己的一份心力,為台灣這片土地傳遞愛與溫暖。
也謝謝75位一同參與的民眾,支持失依的孩子們成長、茁壯,因著您們的陪伴,孩子們無論生活上、教育上,都能走得更穩、走得更好。

👦🏻課輔老師~謝謝您這學期的教導,讓我有進步…

111學年度第一學期:一對一夜間課業輔導結束囉!

👦🏻「課輔老師~謝謝您這學期的教導,讓我有進步一點點…」

👧🏻「謝謝課輔老師這學期教我,我學習到很多方法,也辛苦老師了,希望您在這學期能有很多的回憶,更希望下學期可以再繼續教我喔!」

本學期啟動了超過30位的課輔志工,他們來自不同的學校、系所;不同的職業。而每一位志工夥伴也都帶著,不同的想像跟期待來到慈馨,因著這些不同,陪伴孩子過程也會有不同的火花,但有一個相同的地方,就是「一顆願意陪伴孩子的心」❤️

一對一課輔,是人跟人之間的接觸與相處,無論是課輔老師,還是慈馨家的孩子們,都是在一個陪伴也被陪伴的過程裡。課輔有許多「喜怒哀樂的情緒」,也有許多「酸甜苦辣的回憶」,有人決定持續陪伴孩子、也有人有不同的規劃,但在課輔時這些感受、情緒、學習,不僅是彼此陪伴的珍貴回憶,更會是彼此生命中的養分。

「非常謝謝每一位課輔老師,用心地陪伴慈馨家的孩子們,這學期孩子們用課輔時的照片作為卡片,誠摯地感謝課輔老師的陪伴外,也透過這樣的照片,留下一個彼此重要的回憶,同時也盼望跟期待著,課輔老師下學期可以持續來陪伴慈馨的孩子們,課輔老師不只是課輔老師,更是我們慈馨家重要的家人❤️,祝福您們新年快樂、一切平安健康。」

一段生命陪伴生命的旅程

文 / 研發暨社會資源組

-111學年度第一學期志工訓練暨期中會議-

🗣️「我原本以為今天是會議的形式會很無趣,但沒想到今天有好多交流,也能夠認識不同的志工夥伴。」

🗣️「當我分享和孩子互動的狀況,沒想到其他志工也有遇到,我好像多了更多的方法。」

🗣️「會讓我一直想來的原因,除了孩子之外,是因為慈馨的老師們,這裡的每位老師都非常專業,都能在他們身上學到好多。」

  志工是「慈馨重要的家人」,更是「孩子們重要的貴人」,協助孩子們課業能力提升,並促進人際互動的學習。本會每學期辦理一場「志工訓練暨期中會議」,讓志工們可以更認識慈馨家的文化、教養理念、孩子們的特性與特質,期待藉此認識與熟悉,促進志工對於本會的認同,進一步提升陪伴品質。

  下午志工期中會議,有十幾位的志工一起參與,透過「真人圖書館」,聽著志工分享自身服務過程的碰撞、自我懷疑、又不放棄的學習與成長歷程。並運用世界咖啡館,讓志工們有機會交流和分享彼此的看見、感受跟發現,這不僅能作為志工管理服務輸送參考,更能讓志工之間互相支持與學習。

  最後,感謝每一位參與的志工和慈馨家師長,讓彼此能在這樣的時間、空間,有如此豐富、多元的對話內容,有賴於每一位的用心參與,以及活動後台工作的準備,讓此次的會議圓滿落幕,謝謝大家❤️❤️❤️

感謝相關單位的支持❤️ 臺中市政府衛生局 ❤️ 微笑向日葵大專志工陪伴輔導計畫 ❤️ 國立中興大學 ❤️ 國立中興大學兒少教學新創服務社 ❤️ 亞洲大學社會工作學系

111學年~課輔志工招募已經額滿囉!

文 / 研發暨社會資源組 林和順社工師

僅差專業科目的陪讀:幼保幼教、餐飲餐旅科,歡迎有意願且有相關科系背景的夥伴來電喔!

「課輔老師~我英文能不能一週安排兩次?」

一位少年小勇,早早的提出英文課輔申請,期待在英文學習上能有更多的進展,

原訂一週一次的平日晚間課輔,小勇在第一次課輔結束後,主動和課輔老師提出這樣的一個需求。

英文的學習,絕不是一時半刻就會有成果的,它需要從基礎,慢慢累積跟堆疊,所以課輔老師每一次都很用心地備課,讓小勇可以有一個平易近人的學習經驗,讓英文的學習,變得有趣、好玩、有成就感的事。

「能遇到小勇,我也覺得很開心,他是我第一個遇到,有主動學習動機的,不是被成績逼著上課的學生,我覺得很難得!」

課輔老師看見小勇學習上的主動跟積極,願意每週兩天的時間,不辭辛勞的遠從彰化騎車前往慈馨家陪伴小勇學習英文,讓小勇主動學習的這把火,持續地發光發熱,彼此能在課輔的陪伴中,照亮彼此的生命。

「願每一位課輔志工,在這疫情嚴峻的時期都能平安健康,謝謝您們的願意和用心❤️,認真陪伴慈馨家孩子們的課業學習,除了課業,我想您們也會是孩子們心中的一個學習楷模,更是孩子生命中的貴人,謝謝您們。」

111學年度第一學期課輔啟動囉!

文 / 研發暨社會資源組 林和順社工師

「老師老師~我的自然,需要有課輔老師陪我讀、教我念。」

「老師老師~我什麼時候會有課輔老師?」

這大概是開學後,孩子們和我最新的打招呼語言!

聽著孩子對於自己的學習,充滿期待,

雖然要媒合願意長期穩定陪伴孩子的課輔志工不容易,

雖然要找到各式專業科目的課輔志工更是困難,

但聽見孩子的這些聲音,心裡總是非常的欣慰❤️

我想,讓孩子從課業的挫折,轉化為下學習的動力,

這一路走來特別不容易,也看見了慈馨家孩子們的學習風氣。

每到開學前,總會收到孩子們一張張的課輔申請表,

依照自己的學習需求申請科目,可能有英文、數學、自然等,

甚至還有一些高中少年的專業科目,例如幼保、餐飲等,

申請表也會有自己的學習計劃跟承諾,

「我會準時上課」、「我會認真不吵鬧」、「想把英文從基礎學好」,

透過這樣的申請方式,讓孩子有更多的主動性,

為自己的學習負責,做自己學習的主人。

所有運動,都是在改變你的慣性

感謝 財團法人英才文教基金會 樂捐本家,支持安置兒少!

瑜人之珈Connie老師說道,許多上班族,一天長坐八小時,維持同樣的辦公姿勢,不僅筋骨僵硬、沾黏,身體的痠痛與不適感,同樣影響著身心健康,透過GYROKINESIS®脊椎螺旋運動,教大家脊椎不同面向的延展,以及肌肉的訓練,伸展全身的筋膜,靈活脊椎,帶動身體的柔軟度,放鬆放鬆身體~

Connie老師一直致力於身心靈的整合工作,並向身邊的人傳遞愛,初從台中瑜珈協會的公益分享活動,開啟Connie老師與慈馨的緣分。107年Connie老師帶著兒少之家與少年家園的孩子,到「優漾複合運動會館」體驗,認識體育相關職業。110年因為好朋友想從事公益活動,老師特別介紹慈馨,協同好友,帶著兩家園的孩子,前往忠興羽球館,學習球技相互切磋。今年度,透過公益課程,讓更多夥伴認識慈馨,並將課程費用全額捐贈,支持孩子們成長!

雖然不常見面,但Connie老師總是心繫慈馨,非常關心孩子們的近況,持續用愛陪伴孩子成長。

大峰送愛,一路同行

國際獅子會300C2區大里大峰獅子會總監、會長與獅友們合影

「機構的孩子,有時需要帶領至醫院就診、才藝學習或是外出至其他縣市辦理活動時,會需要使用到公務車,目前公務車的車齡都已經…」慈馨兒少之家的主任分享著。一聽到這樣的訊息,大峰獅子會前會長胡智凱獅友,馬上表示希望能一起努力,為慈馨募集一台公務車。

於是,透過國際獅子會300C2區2021-2022年度劉梓銘總監,以及國際獅子會300C2區大里大峰獅子會張茗祥會長與獅友們,共同努力之下,在艱困的疫情期間,仍成功募得八十萬元,捐贈慈馨八人座公務車一台!

感謝大峰獅子會捐贈,致贈感謝狀

感謝「國際獅子會300C2區大里大峰獅子會」從108年開始,一路陪伴慈馨,成為失家孩子們的遠房親戚,支持安置兒少的成長!

劉梓銘總監、張茗祥會長、廖振杉主任合影

積善之家的林氏父子

最溫馨的景象

林傳晃先生與其父林春風老先生是長期護持慈馨的大德。約在民國69年,林春風先生騎著腳踏車代人送米捐贈至慈光育幼院(慈馨前身),接觸慈光之後,了解育幼院照顧孩子的不易,便開始每月樂捐白米的行動。當時林傳晃先生才十幾歲,跟隨著父親一起騎著腳踏車前來,久而久之,父子二人也與慈光工作人員熟識。林春風老先生於民國86年往生,林傳晃先生克紹箕裘,延續樂捐之事,至今也逾40年了。

父親與母親的身教

    林傳晃先生說捐米行善緣於父親,應從父親的故事說起。日據時代,祖父是富甲一方的有錢人,但因吸食鴉片,敗光家產,家道中落。父親林春風先生於民國13年出生,是家中獨子。9歲時,祖母往生,13歲時,祖父去世,父親遂成了一名孤兒。為了生活,父親做苦力養活自己;長大後適逢二次世界大戰開打,被日本人調到緬甸當兵,替日本人打仗,歷經九死一生才回到台灣。返台之後,繼續認真工作打拼,親戚看父親老實、勤勞能幹,遂將母親介紹給父親。父母兩人結婚初期一貧如洗,婚後母親陸續生了四個小孩(一位兄長和兩位姐姐),父母的生活負擔不小,需要從事多項工作,方能撫養四個孩子長大。直至民國56年,家中經濟有所改善,父親帶著家人於林森路定居,並開設了一間米店。

    經營米店,讓父親結交許多朋友,也接觸了許多處於弱勢的人事物,父親經人介紹載米來慈光育幼院,這一載便與慈光結緣了。父親是孤兒,知道失親窮苦無依的痛苦,於是長期樂捐育幼院。後來因認同創辦人  李炳南居士設立台中蓮社、慈光育幼院、菩提仁愛之家……等公益機構的理念,父親也慢慢親近佛法,只要載完米,有空他就會念佛。

某日,父親載米外送,突然心肌梗塞,暈倒在馬路旁,被善心人士送往醫院。「那時候,我找不到人就報警了,最後得知在中國醫附設醫院。雖然及時救回,但不久陷入昏迷,再轉院治療…」回憶起那段往事,林傳晃先生語氣沈重的說著。民國86年3月父親病重,因平日結下許多善緣,竟有200多位蓮友,輪班助念,他也安然往生。「父親的頭七至滿七,慈光育幼院的鄭阿姨及小柯老師等人皆來念佛,對於此事,我非常感恩也非常感動!」林傳晃先生認為,這是父親長期行善的結果,才能召感這麼多人來幫他念佛。

父親去世後,母親和家人受到父親樂善好施的影響,繼續四處行善,慈光育幼院結束後,就接著護持慈馨兒少之家,家人皆認為「與慈光結緣,再與慈馨續緣」。而母親誦經信佛,也有預知時至的感應,民國95年,母親在100多位的蓮友念佛聲中自在往生。

圖片來源: 淨空法師

行善家風永流傳

    因嘗過貧苦,父親、母親最能感同身受,樸實慈悲的他們總是協助著需要幫助的人,而子女們也予以仿效。林傳晃先生自己護持或擔任志工的公益團體,有嘉邑行善團、慈濟、廣亮基金會、甘霖基金會……等,其中,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擔任便當志工,不僅能關懷著獨居老人、流浪漢,也讓他們在寒冬中能夠溫飽。

父母仙逝後,林傳晃先生秉持孝心,續父母之志行善。平日他會邀約親朋好友、鄰居進行樂捐美事,當自己與親朋好友的子女出生後,還會用孩子的名義樂捐送米,一來為孩子結善緣,二來落下孩子行善的種子。林傳晃先生認為行善這件事不分年紀大小,「子女年幼時沒能力、父母替他做、長大後他有能力了,就自己做。」他還表示:「行善不求回報,但有做家中就有好能量,家人們都能平安順遂。我現在有2個兒子,一個高二,一個國二,都會帶著他們做善事,回饋社會,兩個兒子長得很好,不用大人擔心。」

分享與期許

為人真誠、負責的林傳晃先生說,影響自己最深的是父母,他們即使在艱難環境中,仍盡力去幫助更困頓的人;當家境轉為小康之後,則自奉甚儉、慷慨捐輸。父母不善言辭,但他們常提到「舉頭三尺有神明」、「人在做,天在看」,並願意付出最實際的行動扶危救困。這些良善與助人的態度和觀念,他想與慈馨孩子們分享。 再者,他想對慈馨的孩子們說:「你們都是家庭發生變故,不得已才來育幼院的,社會的善心人士和慈馨的老師們都在幫助你們,希望你們未來能夠獨立自主。你們現在還小,別人照顧你們;長大後,有能力了,換你們去照顧別人。」並期許慈馨孩子們發揚這種「互相回饋」精神,讓自己越來越好。

初心不變,藝情永留

分享 / 中華甲骨文藝術協會創會榮譽會長鹿鶴松
紀錄 / 研發暨社會資源組組長廖振杉

初心不變:一段深厚的緣分

「我每天都幫自己打『藝苗』,是藝術的『藝』喔!」鹿老師一開場,就惹得師生一陣大笑。跨越困難能力系列講座,已到第三十七場,這次邀請到甲骨文大師-鹿鶴松老師。

與鹿老師的相識,是在民國105年,一位穿著甲骨文彩繪衣服、手機套上也是甲骨文,讓孩子們充滿好奇,這些是什麼文字?而從這一刻的緣起,也啟動了更多的交流。此後,鹿老師便號召身邊的學生及朋友,每個月來慈馨陪伴孩子進行美學課程!從甲骨文書法、甲骨文束口袋、甲骨文動物園,到茶道、樂高機器人、雪Q餅、桌遊、氣球拱門。透過多元化的美學課程,鹿老師希望藉由藝術做為媒介,陶冶孩子們的性情、打開學習的視野。

家童製作手工餅乾

「對慈馨有很深的感情,其實在慈光的時候就認識了,那時候還有去過…」鹿老師分享著與慈光的緣分,對慈馨的情感。

生命中,三件重要的事

為什麼藝術這麼重要?鹿老師說:「每個人的有不開心的時候,有時侯,即使身邊的人關心你,你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不開心。但這時候如果有藝術陪伴,就能讓我們的不開心不會這麼難熬。」師範大學畢業,於國中教授理化科目。教學二十八年經驗中,鹿老師常常會和學生說:「理化很重要,但藝術也很重要!」於是,上課之餘便會與學生分享生活與藝術。

「生命中,有三件很重要的事,藝文、音樂、運動。」鹿老師如此勉勵著孩子。眼睛,欣賞畫、看見線條、色彩,長養出藝術的眼光;耳朵,負責傾聽,聆聽音樂的旋律、節奏,在音樂中讓情緒流動。除了人文素養的陶冶外,運動,也是重要的!透過運動,提升身體的功能、增強自己的免疫力!

家童作品

感念,影響自己一輩子的恩師

談到自己生命中的恩師,鹿老師提及生命中,有三位影響自己深遠的學校師長。分別是豐原國小盧曉雲老師,另兩位分別是居仁國中李源德老師及韓長富老師。國小時期,經常至曉雲老師的家裡學畫,回憶起那段時光,鹿老師說:「老師的家裡有一張很大張的桌球桌,每次都要先畫完一張作品後,才能打桌球、吃點心。」而這些誘因,也讓鹿老師有持續作畫的動力。

有次,曉雲老師特別帶學生到北屯寶覺寺寫生,當時的畫板是簡易的板子穿洞綁上繩子,雖然簡單,但對當時仍是國小生的鹿老師來說,感覺自己就像是專業的畫家一樣,於是開心的動筆寫生。「還有一次,老師要讓大家畫鴿子,於是直接去鳥店借了一籠的鴿子,他請每位學生認真看,慢慢畫。」透過觀察,增加學生對線條、色彩、細節有更多的掌握,而實際的境教也是曉雲老師的用心。「後來才知道,爸爸因為家裡經濟有困難,曾經與老師提出暫停學畫,當時曉雲老師只是說,沒關係,就繼續來畫吧!」回憶起這段往事,鹿老師仍心存感激,謝謝這位啟蒙並在他心底埋下藝術種子的恩師。

說起人生的第二位恩師,鹿老師說:「因為國小學過美術,國中的時候就到美術班繼續學習。在聯考的前一個月,甚至還去台中公園的湖心亭寫生。於是,上午畫畫、下午認真讀書,就成了考前作息模式。」這位恩師,就是居仁國中的李源德老師。當時許多人說源德老師找他去學畫,只是想賺錢而已,但對鹿老師來說,他知道學畫的重要與源德老師的用心。「如果不是因為遇見恩師,這輩子不會有這麼多的快樂。」在鹿老師的生命中,藝術對自己來說是一種生命的潤滑劑,當遇到困難的時候,可以排解內心種種複雜的情緒。

人生的第三位恩師,是最嚴格但也是自己最感謝的居仁國中-韓長富老師。「當時老師要求每一課課文都要背起來,一開始很痛苦甚至很討厭老師…」原來,當時常常挨板子的鹿老師,並不是因為調皮搗蛋,而是國文課文背不好,不管是白話文、文言文、台灣文學、古文詩詞,國中三年有六冊的國文課文,每一課都要背起來!除了背不好被打外,還常常被隔壁班的學生嘲笑說遇到嚴格的老師很倒霉。但經過三個月的時間,鹿老師發現,很容易就把課文背熟。

嚴師出高徒,韓老師的要求,奠定了鹿老師的國文基礎,讓鹿老師於大學聯考時,國文拿到最高分數,因此靠著國文考上師大物理系。也讓鹿老師在往後的人生中,去到不同的地方旅遊,都能信手捻來一句古詩詞或文章!「生命中,有的時候我們會遇到很嚴格的老師,講話不中聽。但其實,很有可能對我們是最有幫忙的!」

家童作品

藝情永留:豐厚生命的每一天

「鹿人甲」,源自鹿老師某次的展覽主題。因為很多人對於藝術不認識,甚至認為藝術是很困難理解的,於是想把走過的路人甲、路人乙都一起叫進來藝術的世界,重新認識「藝術」這片土地,陶冶自己的生命。

分享到最後,鹿老師勉勵慈馨的孩子們,保持藝術之情,能找到面對困難的勇氣;保持規律的運動,能讓自己的身體、心理處於健康的狀態,記得每天都為自己打「藝苗」,讓自己的生命越來越涵融與充滿力量!

🎄溫馨聖誕節🎄

十二月,生活中的每一處都瀰漫著聖誕節的氛圍🎊,也是慈馨家孩子們好期待的月份。
每一年,都會有許多善心的叔叔、阿姨、哥哥、姊姊,為孩子們準備禮物以及分享蛋糕、點心甜點🎁🍰🧁,讓孩子們的心中感到甜甜的、暖暖的❤️

「原本的鞋子已太小,我想換一雙鞋子更好走路、運動」
「我只有一件運動長褲,希望有一件短褲可以穿去運動」
「我想要一條黑色的厚棉被」
「我想要一個鬼滅之刃1000片的拼圖」

聖誕前夕,孩子們在保育生輔老師的陪同引導下,認真的思考自己的需要,滿心期待地在願望卡中許下心願,這些願望,在平安夜裡一一實現了!

非常感謝 友達永續基金會 、微笑志工隊 育誠哥哥 、謝阿姨禮物書…
多年來協助孩子實現聖誕心願,疫情雖仍艱困,您們卻堅持陪伴與守護孩子們!
也感謝這段時間稍來祝福的每一位叔叔、阿姨、哥哥、姊姊,禮物與卡片孩子們都收到了,因為您們的鼓勵,孩子們將更歡欣、感恩地迎接新的一年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