志願服務紀錄冊

📢 揭開「志願服務紀錄冊」的神秘面紗!立即獲取您的小本本📙!🌟

✍🏻什麼是「志願服務紀錄冊」?

志願服務紀錄冊,是您獨一無二的寶藏,能夠紀錄每次服務的日期和時數。無論是參與課輔陪伴、行政庶務、照顧需要幫助的人群,還是參與環保行動,您的每一次貢獻都將被完整紀錄下來💗

🎁擁有志願服務冊的好處:

👉🏻懷味美好的志願服務回憶

擁有志願服務紀錄冊,將激發您對志願服務的熱情和動力,每次翻閱冊子,您都能回想起曾經的服務經驗,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和影響力,這將推動您繼續參與志願服務,實現更大的目標和貢獻。

👉🏻讓冊子展現您的獨特魅力

志願服務紀錄冊是一個展示您成長和發展的有力工具,它不僅記錄了您的服務時間,還反映了您的技能、領導能力和專業知識的提升,這將為您的未來學術、職業和社會生涯帶來無限的機會與可能性。

👉🏻閃耀你的志願服務之光

志願服務紀錄冊是與他人分享的絕佳方式,它將讓您更有信心地講述自己的志願服務經驗,與他人交流和建立深厚的人際關係,透過志願服務冊,您將與志同道合的人連結,一起創造美好和有意義的社區。

👉🏻榮譽卡:標誌著您的志願服務成就

持有志願服務紀錄冊志工服務年資滿三年服務時數達三百小時以上,可申請核發「志願服務榮譽卡」。憑藉志願服務榮譽卡,您將能夠進入收費的公立風景區、未編定座次的康樂場所以及文教施設,並享受免費的福利。這是對您長期奉獻和努力的回饋,讓您更輕鬆地探索世界、體驗豐富的文化活動。

🔗相關網址: https://vol.mohw.gov.tw/vol2/honor/index

🔍申請志願服務冊的條件:

成為本會啟動服務之志工

完成「基礎教育訓練」:參與並完成6小時的基礎教育訓練課程,以確保您具備必要的志願服務知識和技能。

完成「社會福利類特殊教育訓練」:參與並完成6小時的社會福利類特殊教育訓練,以提升您在特殊群體服務方面的專業能力。

提供資料、取得紀錄冊:兩項訓練皆完成後,提供本會志工管理人「訓練證明」及「1吋大頭照」(電子檔即可),由本會協助完成後續行政申請,就能拿到熱騰騰的志願服務紀錄冊囉!🎊🎊

❓哪裡能知道志工教育訓練相關的資訊呢❓

✅請詳見本會官網➡️志工➡️志工基礎/特殊訓練

🔆現在就申請您的志願服務紀錄冊,開啟屬於您的志願服務冒險吧!💪💚

📞如需更多資訊或申請冊子,歡迎您來信 tch3300@gmail.com 或電洽 (04)2213-3300 分機 103 林社工師

讓我們一起用心記錄每一次志願服務,為世界帶來美好的改變!✨🌍

志工基礎/特殊訓練

📢志工教育訓練:成就您的志工專業之路!

🌟您想成為一位專業、有能力的志工嗎?透過志工教育訓練,讓您能學習到志工基本的精髓!若您是本會啟動服務之志工,更歡迎您在完成所需的訓練時數後與我們聯繫,我們將協助您申請「志願服務紀錄冊」,為您的志願服務之旅留下珍貴的紀錄!

✍🏻什麼是「志工教育訓練」?

在成為志工之前,了解「志工」的內涵、權利和義務是至關重要的。作為一名合格的志工,您需要具備哪些專業能力呢?而在從事志願服務或擔任幹部後,又有哪些學習和進修的機會等待著您呢?

志工教育訓練涵蓋兩大項目:基礎訓練和特殊訓練。「基礎訓練」是志工領域通用的基礎教育課程,而「特殊訓練」則依據志工所從事的服務類別進行(於本會服務需要參加「社會福利類特殊訓練」)💗

📈基礎訓練(6小時):打好志工基石

📍志願服務法規之認識:2小時

📍志願服務的內涵與倫理:2小時

📍志願服務經驗分享:2小時

📊特殊訓練(6小時):成為您所從事的領域專家(社會福利類)

📍社會福利概述:2小時

📍社會資源與志願服務:2小時

📍綜合討論:1小時

📍運用單位業務簡介工作內容說明(含實習):2小時

💈志工教育訓練的管道

volunteer

🪧步驟:搜尋「臺北e大」➡️註冊帳號➡️點選「志願服務」➡️選擇上述「志工教育訓練相關課程」開始上課(課後會有測驗)➡️完成課程後,即可列印及下載訓練證明➡️將「訓練證明」及「1吋大頭照」電子檔提供本會,即可申請志願服務紀錄冊📙喔!
🔗台北E大帳號註冊暨基礎訓練+社福類特殊訓練步驟說明
快捷鍵https://reurl.cc/94XQrY

👉🏻臺中市志工媒合平台-教育訓練公告訊息
快捷鍵https://volunteermatch.taichung.gov.tw/education/List?Parser=99,3,24

(台中市志願服務推廣中心):其他單位所辦理之訓練課程,多為實體課程。

👉🏻本會自行規劃辦理之訓練課程:每學期皆會辦理一次志工訓練暨期中會議(社會福利類特殊訓練課程「運用單位業務簡介工作內容說明含實習2小時」,由本會辦理,參與後即可取得訓練時數)

🔍申請志願服務冊的條件:

成為本會啟動服務之志工

完成「基礎訓練」:參與並完成6小時的基礎訓練課程,以確保您具備必要的志願服務知識和技能。

完成「社福類特殊訓練」:參與並完成6小時的社福類特殊訓練,以提升您在特殊群體服務方面的專業能力。

提供資料、取得紀錄冊:兩項訓練皆完成後,提供本會志工管理人「訓練證明」及「1吋大頭照」(電子檔即可),由本會協助完成後續行政申請,就能拿到熱騰騰的志願服務紀錄冊囉!🎊🎊

❓哪裡能知道志願服務紀錄冊相關的資訊呢❓

🪧請詳見本會官網➡️志工➡️志願服務紀錄冊

📞如需更多志工教育訓練資訊請洽相關管道單位,也歡迎您來信 tch3300@gmail.com 或電洽 (04)2213-3300 分機 103 林社工師

🔆踏上志工專業之路的第一步,就從志工教育訓練開始。讓我們一起學習和成長,為社會服務付出更多!💪💚

【TZUMii厝覓x慈光基金會】

2022年末,厝覓一通電話,和慈馨結緣,期待辦理 『一百元折價券』 的公益活動,匯聚社會的力量,將這份善心和愛,傳遞給慈馨家的孩子們,讓孩子們成長的路上,感受到的社會是一份溫暖、一份愛。
謝謝厝覓的愛心與用心,每年持續盡自己的一份心力,為台灣這片土地傳遞愛與溫暖。
也謝謝75位一同參與的民眾,支持失依的孩子們成長、茁壯,因著您們的陪伴,孩子們無論生活上、教育上,都能走得更穩、走得更好。

👦🏻課輔老師~謝謝您這學期的教導,讓我有進步…

111學年度第一學期:一對一夜間課業輔導結束囉!

👦🏻「課輔老師~謝謝您這學期的教導,讓我有進步一點點…」

👧🏻「謝謝課輔老師這學期教我,我學習到很多方法,也辛苦老師了,希望您在這學期能有很多的回憶,更希望下學期可以再繼續教我喔!」

本學期啟動了超過30位的課輔志工,他們來自不同的學校、系所;不同的職業。而每一位志工夥伴也都帶著,不同的想像跟期待來到慈馨,因著這些不同,陪伴孩子過程也會有不同的火花,但有一個相同的地方,就是「一顆願意陪伴孩子的心」❤️

一對一課輔,是人跟人之間的接觸與相處,無論是課輔老師,還是慈馨家的孩子們,都是在一個陪伴也被陪伴的過程裡。課輔有許多「喜怒哀樂的情緒」,也有許多「酸甜苦辣的回憶」,有人決定持續陪伴孩子、也有人有不同的規劃,但在課輔時這些感受、情緒、學習,不僅是彼此陪伴的珍貴回憶,更會是彼此生命中的養分。

「非常謝謝每一位課輔老師,用心地陪伴慈馨家的孩子們,這學期孩子們用課輔時的照片作為卡片,誠摯地感謝課輔老師的陪伴外,也透過這樣的照片,留下一個彼此重要的回憶,同時也盼望跟期待著,課輔老師下學期可以持續來陪伴慈馨的孩子們,課輔老師不只是課輔老師,更是我們慈馨家重要的家人❤️,祝福您們新年快樂、一切平安健康。」

一段生命陪伴生命的旅程

文 / 研發暨社會資源組

-111學年度第一學期志工訓練暨期中會議-

🗣️「我原本以為今天是會議的形式會很無趣,但沒想到今天有好多交流,也能夠認識不同的志工夥伴。」

🗣️「當我分享和孩子互動的狀況,沒想到其他志工也有遇到,我好像多了更多的方法。」

🗣️「會讓我一直想來的原因,除了孩子之外,是因為慈馨的老師們,這裡的每位老師都非常專業,都能在他們身上學到好多。」

  志工是「慈馨重要的家人」,更是「孩子們重要的貴人」,協助孩子們課業能力提升,並促進人際互動的學習。本會每學期辦理一場「志工訓練暨期中會議」,讓志工們可以更認識慈馨家的文化、教養理念、孩子們的特性與特質,期待藉此認識與熟悉,促進志工對於本會的認同,進一步提升陪伴品質。

  下午志工期中會議,有十幾位的志工一起參與,透過「真人圖書館」,聽著志工分享自身服務過程的碰撞、自我懷疑、又不放棄的學習與成長歷程。並運用世界咖啡館,讓志工們有機會交流和分享彼此的看見、感受跟發現,這不僅能作為志工管理服務輸送參考,更能讓志工之間互相支持與學習。

  最後,感謝每一位參與的志工和慈馨家師長,讓彼此能在這樣的時間、空間,有如此豐富、多元的對話內容,有賴於每一位的用心參與,以及活動後台工作的準備,讓此次的會議圓滿落幕,謝謝大家❤️❤️❤️

感謝相關單位的支持❤️ 臺中市政府衛生局 ❤️ 微笑向日葵大專志工陪伴輔導計畫 ❤️ 國立中興大學 ❤️ 國立中興大學兒少教學新創服務社 ❤️ 亞洲大學社會工作學系

111學年~課輔志工招募已經額滿囉!

文 / 研發暨社會資源組 林和順社工師

僅差專業科目的陪讀:幼保幼教、餐飲餐旅科,歡迎有意願且有相關科系背景的夥伴來電喔!

「課輔老師~我英文能不能一週安排兩次?」

一位少年小勇,早早的提出英文課輔申請,期待在英文學習上能有更多的進展,

原訂一週一次的平日晚間課輔,小勇在第一次課輔結束後,主動和課輔老師提出這樣的一個需求。

英文的學習,絕不是一時半刻就會有成果的,它需要從基礎,慢慢累積跟堆疊,所以課輔老師每一次都很用心地備課,讓小勇可以有一個平易近人的學習經驗,讓英文的學習,變得有趣、好玩、有成就感的事。

「能遇到小勇,我也覺得很開心,他是我第一個遇到,有主動學習動機的,不是被成績逼著上課的學生,我覺得很難得!」

課輔老師看見小勇學習上的主動跟積極,願意每週兩天的時間,不辭辛勞的遠從彰化騎車前往慈馨家陪伴小勇學習英文,讓小勇主動學習的這把火,持續地發光發熱,彼此能在課輔的陪伴中,照亮彼此的生命。

「願每一位課輔志工,在這疫情嚴峻的時期都能平安健康,謝謝您們的願意和用心❤️,認真陪伴慈馨家孩子們的課業學習,除了課業,我想您們也會是孩子們心中的一個學習楷模,更是孩子生命中的貴人,謝謝您們。」

111學年度第一學期課輔啟動囉!

文 / 研發暨社會資源組 林和順社工師

「老師老師~我的自然,需要有課輔老師陪我讀、教我念。」

「老師老師~我什麼時候會有課輔老師?」

這大概是開學後,孩子們和我最新的打招呼語言!

聽著孩子對於自己的學習,充滿期待,

雖然要媒合願意長期穩定陪伴孩子的課輔志工不容易,

雖然要找到各式專業科目的課輔志工更是困難,

但聽見孩子的這些聲音,心裡總是非常的欣慰❤️

我想,讓孩子從課業的挫折,轉化為下學習的動力,

這一路走來特別不容易,也看見了慈馨家孩子們的學習風氣。

每到開學前,總會收到孩子們一張張的課輔申請表,

依照自己的學習需求申請科目,可能有英文、數學、自然等,

甚至還有一些高中少年的專業科目,例如幼保、餐飲等,

申請表也會有自己的學習計劃跟承諾,

「我會準時上課」、「我會認真不吵鬧」、「想把英文從基礎學好」,

透過這樣的申請方式,讓孩子有更多的主動性,

為自己的學習負責,做自己學習的主人。

所有運動,都是在改變你的慣性

感謝 財團法人英才文教基金會 樂捐本家,支持安置兒少!

瑜人之珈Connie老師說道,許多上班族,一天長坐八小時,維持同樣的辦公姿勢,不僅筋骨僵硬、沾黏,身體的痠痛與不適感,同樣影響著身心健康,透過GYROKINESIS®脊椎螺旋運動,教大家脊椎不同面向的延展,以及肌肉的訓練,伸展全身的筋膜,靈活脊椎,帶動身體的柔軟度,放鬆放鬆身體~

Connie老師一直致力於身心靈的整合工作,並向身邊的人傳遞愛,初從台中瑜珈協會的公益分享活動,開啟Connie老師與慈馨的緣分。107年Connie老師帶著兒少之家與少年家園的孩子,到「優漾複合運動會館」體驗,認識體育相關職業。110年因為好朋友想從事公益活動,老師特別介紹慈馨,協同好友,帶著兩家園的孩子,前往忠興羽球館,學習球技相互切磋。今年度,透過公益課程,讓更多夥伴認識慈馨,並將課程費用全額捐贈,支持孩子們成長!

雖然不常見面,但Connie老師總是心繫慈馨,非常關心孩子們的近況,持續用愛陪伴孩子成長。

大峰送愛,一路同行

國際獅子會300C2區大里大峰獅子會總監、會長與獅友們合影

「機構的孩子,有時需要帶領至醫院就診、才藝學習或是外出至其他縣市辦理活動時,會需要使用到公務車,目前公務車的車齡都已經…」慈馨兒少之家的主任分享著。一聽到這樣的訊息,大峰獅子會前會長胡智凱獅友,馬上表示希望能一起努力,為慈馨募集一台公務車。

於是,透過國際獅子會300C2區2021-2022年度劉梓銘總監,以及國際獅子會300C2區大里大峰獅子會張茗祥會長與獅友們,共同努力之下,在艱困的疫情期間,仍成功募得八十萬元,捐贈慈馨八人座公務車一台!

感謝大峰獅子會捐贈,致贈感謝狀

感謝「國際獅子會300C2區大里大峰獅子會」從108年開始,一路陪伴慈馨,成為失家孩子們的遠房親戚,支持安置兒少的成長!

劉梓銘總監、張茗祥會長、廖振杉主任合影

積善之家的林氏父子

最溫馨的景象

林傳晃先生與其父林春風老先生是長期護持慈馨的大德。約在民國69年,林春風先生騎著腳踏車代人送米捐贈至慈光育幼院(慈馨前身),接觸慈光之後,了解育幼院照顧孩子的不易,便開始每月樂捐白米的行動。當時林傳晃先生才十幾歲,跟隨著父親一起騎著腳踏車前來,久而久之,父子二人也與慈光工作人員熟識。林春風老先生於民國86年往生,林傳晃先生克紹箕裘,延續樂捐之事,至今也逾40年了。

父親與母親的身教

    林傳晃先生說捐米行善緣於父親,應從父親的故事說起。日據時代,祖父是富甲一方的有錢人,但因吸食鴉片,敗光家產,家道中落。父親林春風先生於民國13年出生,是家中獨子。9歲時,祖母往生,13歲時,祖父去世,父親遂成了一名孤兒。為了生活,父親做苦力養活自己;長大後適逢二次世界大戰開打,被日本人調到緬甸當兵,替日本人打仗,歷經九死一生才回到台灣。返台之後,繼續認真工作打拼,親戚看父親老實、勤勞能幹,遂將母親介紹給父親。父母兩人結婚初期一貧如洗,婚後母親陸續生了四個小孩(一位兄長和兩位姐姐),父母的生活負擔不小,需要從事多項工作,方能撫養四個孩子長大。直至民國56年,家中經濟有所改善,父親帶著家人於林森路定居,並開設了一間米店。

    經營米店,讓父親結交許多朋友,也接觸了許多處於弱勢的人事物,父親經人介紹載米來慈光育幼院,這一載便與慈光結緣了。父親是孤兒,知道失親窮苦無依的痛苦,於是長期樂捐育幼院。後來因認同創辦人  李炳南居士設立台中蓮社、慈光育幼院、菩提仁愛之家……等公益機構的理念,父親也慢慢親近佛法,只要載完米,有空他就會念佛。

某日,父親載米外送,突然心肌梗塞,暈倒在馬路旁,被善心人士送往醫院。「那時候,我找不到人就報警了,最後得知在中國醫附設醫院。雖然及時救回,但不久陷入昏迷,再轉院治療…」回憶起那段往事,林傳晃先生語氣沈重的說著。民國86年3月父親病重,因平日結下許多善緣,竟有200多位蓮友,輪班助念,他也安然往生。「父親的頭七至滿七,慈光育幼院的鄭阿姨及小柯老師等人皆來念佛,對於此事,我非常感恩也非常感動!」林傳晃先生認為,這是父親長期行善的結果,才能召感這麼多人來幫他念佛。

父親去世後,母親和家人受到父親樂善好施的影響,繼續四處行善,慈光育幼院結束後,就接著護持慈馨兒少之家,家人皆認為「與慈光結緣,再與慈馨續緣」。而母親誦經信佛,也有預知時至的感應,民國95年,母親在100多位的蓮友念佛聲中自在往生。

圖片來源: 淨空法師

行善家風永流傳

    因嘗過貧苦,父親、母親最能感同身受,樸實慈悲的他們總是協助著需要幫助的人,而子女們也予以仿效。林傳晃先生自己護持或擔任志工的公益團體,有嘉邑行善團、慈濟、廣亮基金會、甘霖基金會……等,其中,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擔任便當志工,不僅能關懷著獨居老人、流浪漢,也讓他們在寒冬中能夠溫飽。

父母仙逝後,林傳晃先生秉持孝心,續父母之志行善。平日他會邀約親朋好友、鄰居進行樂捐美事,當自己與親朋好友的子女出生後,還會用孩子的名義樂捐送米,一來為孩子結善緣,二來落下孩子行善的種子。林傳晃先生認為行善這件事不分年紀大小,「子女年幼時沒能力、父母替他做、長大後他有能力了,就自己做。」他還表示:「行善不求回報,但有做家中就有好能量,家人們都能平安順遂。我現在有2個兒子,一個高二,一個國二,都會帶著他們做善事,回饋社會,兩個兒子長得很好,不用大人擔心。」

分享與期許

為人真誠、負責的林傳晃先生說,影響自己最深的是父母,他們即使在艱難環境中,仍盡力去幫助更困頓的人;當家境轉為小康之後,則自奉甚儉、慷慨捐輸。父母不善言辭,但他們常提到「舉頭三尺有神明」、「人在做,天在看」,並願意付出最實際的行動扶危救困。這些良善與助人的態度和觀念,他想與慈馨孩子們分享。 再者,他想對慈馨的孩子們說:「你們都是家庭發生變故,不得已才來育幼院的,社會的善心人士和慈馨的老師們都在幫助你們,希望你們未來能夠獨立自主。你們現在還小,別人照顧你們;長大後,有能力了,換你們去照顧別人。」並期許慈馨孩子們發揚這種「互相回饋」精神,讓自己越來越好。